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英國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中研院士籲國家應投入研究

本文共1062字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臨界點」為目前談論氣候變遷、守住全球升溫攝氏1.5度的關鍵議題,英國艾克斯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教授提姆.連頓所領導的團隊,今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自然的損失可能很快就會導致自然世界的臨界點;我國學者表示,報告只能當參考,但國家應積極投入這類研究,作為長期規畫的根據。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綜整該報告指出,從過去變化的證據、觀測記錄和電腦模型,有5個主要的系統已經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分別是格陵蘭地區的大陸冰川(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

該報告指出,破壞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可能是小規模事件不斷累積,形成負面循環所導致,如森林砍伐、空氣汙染等;當一個系統崩潰,可能連鎖導致其他系統變得更脆弱或連帶崩潰。

報告提到,當系統到達臨界點,會失去從擾動中恢復的能力;透過迅速減少全球變化的人為驅動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跨越地球系統臨界點的風險。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解釋,氣候異常可能引發地球某個具體系統的崩潰,例如冰凍圈,因而在特定情況之下,某個系統會崩潰,而那個「特定的情況」就是所謂的臨界點(tipping point)。

在暖化的氣候中,冰的融化最易發生,也是最顯而易見的現象,但是整個地球環境系統是個連續體,環環相扣,其中一環若發生改變,勢必會引發其他環節的改變。

王寶貫認為,這些變化影響社會人類生活的方式則更是複雜,該報告是個很好的開端,但目前研究仍然嫌粗略,目前的結論只能當作參考,但國家應積極投入這一類的研究,作為長期規畫的根據。

台大生物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及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博士候選人林孟慧指出,臨界點是系統中的閾值,一旦超過閾值,系統將迎來快速且無法逆轉的變化,一旦超過物理環境的限制,則部分生態系統乃至整體地球系統終將轉向不利人類生存的模式。

童慶斌與林孟慧表示,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科學證據顯示台灣的物理環境瀕臨臨界點,但由於台灣地理隔離而富饒特有種的性質,使得生態敏感度較高,一旦生態環境有所變動,引發的生態風險也高,甚至可能觸發生態系的臨界點。

舉例來說,學者認定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系已過臨界點,而墾丁珊瑚礁生態系則瀕臨臨界點而需極力維護;在生態系監測方面,也有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及不同物種的研究單位與公民科學社團,為生態系進行長期監測。

童慶斌與林孟慧認為,既然討論的是地球與社會經濟系統,便不能忽略其系統性,包含不同系統間的遞延性,一個系統的變革可能引發其他系統的臨界點,形成連鎖效應。

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系已過臨界點。小琉球珊瑚礁示意圖。圖/綠色和平提供
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系已過臨界點。小琉球珊瑚礁示意圖。圖/綠色和平提供
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系已過臨界點,而墾丁珊瑚礁生態系則瀕臨臨界點而需極力維護。圖為...
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系已過臨界點,而墾丁珊瑚礁生態系則瀕臨臨界點而需極力維護。圖為小琉球珊瑚礁示意圖。圖/大鵬灣管理處提供。(Yorko-Summer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日本聽障藝術家水內貴英 以粉筆彩繪屏東潮州老街
下一篇
日本正露丸報告造假 食藥署:已請業者回收近9千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