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產學界看生成式 AI 的應用與挑戰/許秉瑜:企業應用沒那麼快

中央大學副校長許秉瑜。  記者曾吉松/攝影
中央大學副校長許秉瑜。 記者曾吉松/攝影

本文共531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許秉瑜昨(27)日表示,AI要進入企業應用端還沒那麼快,「可以關心AI,但不須因還未導入AI就過度憂心」,可先從企業本身的資料分析文化等面向去評估。

許秉瑜在專題座談上,談及企業導入AI面臨的挑戰,以及可從哪些層面先行著手。

許秉瑜說,自己1995年開始研究資料探勘(data mining),後來叫商業智慧(BI),接著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再來才是現在的人工智慧(AI),從一開始的資料探勘一路走來,就他看來,對台灣企業來說,要進入AI時代還沒那麼快。

許秉瑜指出,今年2月底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導中,針對美國企業採用AI比率進行調查,其中,2月使用AI的企業僅5%,預期未來半年會使用的也僅7%。

許秉瑜表示,自己一直相當好奇,「AI能這麼快普及、提升企業產值嗎?」他舉例,第一台電腦出現後,到真正能透過電腦提升產值花了十年時間,現在市場對AI應用屬於「overhyped(過度炒作的)」,大概還需兩年時間,才能確定AI實質上會對人類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對台灣企業來說,較重要的是「資料分析文化如何」,可先從做決策時較仰賴資料的部門開始啟動,而對於生成式AI產出的模型若不如人意,企業是否有容許犯錯空間,也是要思考的議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MLB/道奇日籍3星策畫晚宴 山本由伸透露菜單有壽司和烤雞肉串
下一篇
一場虛驚!林口女童失蹤近5小時 晚間開門原來早已到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