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能源高峰論壇/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拚打造氫能新經濟

提要

擘劃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2023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 催速淨零碳排」昨天在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下午出席進行專題講座。 記者林伯東/攝影
2023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 催速淨零碳排」昨天在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下午出席進行專題講座。 記者林伯東/攝影

本文共67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台北報導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昨(7)日表示,這波氫能風潮,讓全球超過40個國家宣告採政策性推動氫能,工研院也推出「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願景規畫,期能打造氫能新經濟。

萬皓鵬昨天出席2023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以「打造氫能新經濟-工研院2050氫應用技術藍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他分析氫能發展的路徑指出,2030年將是綠氫、藍氫和灰氫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後隨著電解水、再生能源產氫的相關技術成熟推進後,2050年將達到綠氫占61%、藍氫占37%的減碳成果。

萬皓鵬談話重點
萬皓鵬談話重點

萬皓鵬表示,各國切入氫能的條件與定位不同,約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擁有具豐沛自然資源,發展能源轉型出口者,如加拿大、澳洲、智利。其次是具資源與人口紅利,可自產自銷國,如美國。第三類,本身自然資源不足,但地理位置具貿易或能源掌控優勢樞紐,如荷蘭、新加坡。第四類,技術應用輸出者,其既有產業技術能量豐沛,政府主導力道強,如日本、韓國。

他說,台灣不屬於上述四大類,但不能自外於發展氫能,首先,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沒有氫能無法達成。氫能既有助於達到零碳,又有助於於平衡電網、調節電力。其次,台灣燃料電池產業鏈已完整,發展氫能應用的創新技術,可讓台灣有機會成為燃國際供應鏈的一環。再者,面板2040年起國際液氫運輸逐漸商業化、規模化,台灣勢必得與全球的氫/氨供應鏈發展同步。

根據工研院提出的「臺灣2050氫氨需求及供給初步評估」,屆時台灣的需求量分別是氫氣約406萬噸;氨約315萬噸。供應面為自產藍綠氫約171萬噸、進口液氫或氫載體約235萬噸;進口氨約315萬噸(供發電專燒)。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政大發表EDI宣言 將建構公平、多元、共容校園
下一篇
星座理財/水瓶座 小錢湧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