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

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能源政策亟需重新檢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29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任後將面對來自兩岸、外交與內政的新挑戰。此次民進黨雖史無前例連三任贏得總統大選,但賴蕭配得票率僅40%,保住民進黨基本盤,卻在立法院失去多數地位,降至第二大黨,代表新民意期待新政府能改變蔡政府現行的執政缺失,走出新的路。

蔡英文總統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上周六大選結束後均表示要尊重新民意,並坦率面對執政時相關政策未竟完善之處。過去八年來,蔡總統執政爭議最大的內政項目之一就是能源政策,亦是本屆總統大選三組候選人的攻防焦點。面對新民意與國際能源的新趨勢,賴政府上任後必須做出改變。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到期,她的廢核、增綠與以氣代煤方針,部分已有成果,但也有相當程度出現續行困難的狀況。首先,蔡政府與民進黨仍堅持明年如期廢核,但綠能增幅不如規畫,太過仰賴天然氣發電另有電價與國安疑慮,蔡政府在任期尾聲雖提出了用氫能極大化綠能的新方向,但氫能占比在短、中期內提升不 易,遠水救不了當前減碳需求的近火,新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視能源配比,找到一個全民可以接受的新方案。

在能源政策高位上,我們建議新政府仿效日本的能源戰略革新方案,先提出一個中長期能源占比願景,再據此找到實踐路徑,其中核能是新政府不可忽視的選項。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以核能應對氣候變遷成為多國建議採納的方案,就算不將核能視為準綠能,但包括日本、美國、南韓等國家,都視核能為全球邁向零碳的合理選項。

對台灣而言,使用核能有兩種選擇,首先是現有的核電廠延役。核一與核二廠雖然已停機進入除役程序,核三廠明年也將除役,但延役仍是可行的選項。排除發電量較小、硬體環境較不適合的核一廠,核二和核三的延役在技術上均可行,兩電廠發電量大,又位處一北一南,若延役十到20年,不但有助供電穩定與降低電價成本,也有利供電調度。另一個選擇是興建新的核能機組,核四重啟的爭議大,但或可考慮在現有的核四廠址興建新機組,採用新一代的核能技術,降低國人的疑慮。

新政府除研擬新的能源占比方案,另一個關鍵是要將台灣能源供應分散化。蔡政府的能源配比方案是一半為天然氣發電,剩下一半為綠能加燃煤。然而,天然氣發電全數仰賴進口,加上售價較高,對供電穩定與電價均構成挑戰。我們建議新政府繼續使用核能,將可降低上述風險,在減碳一事上,核能的貢獻也將比天然氣發電更明顯。

新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另一個挑戰是減碳。八年前蔡總統上任時,能源政策核心是非核與降空汙,減碳一開始並沒有在施政藍圖內。八年後,減碳的迫切性已跟供電安全與電價穩定一樣重要,國際間對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已有共識,但台灣仍欠缺可落實的減碳路徑,蔡總統卸任時,她的減碳成績難稱合格,這也將成為新政府上台後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

能源政策是純內政議題,無關兩岸或統獨,理應是藍綠白三方可以好好磋商的項目。在立院新民意的態勢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要適度修正國家能源方向,避免民進黨 內的反彈聲浪,亦有相當的正當性。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將在明年落日,賴政府的能源政策不能等到明年才來擘畫,必須現在就著手研議,貼近新民意與國際新趨勢,才能找到更適合台灣需要的能源發展方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新加坡傳承與經濟發展啟示
下一篇
「財政愛國主義」再起 應妥善誘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