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又見大撒幣 誰來維護財政紀律

還有半年的時間,台灣將舉行2024年總統大選。(聯合報系資料照)
還有半年的時間,台灣將舉行2024年總統大選。(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32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還有半年的時間,台灣將舉行2024年總統大選。執政黨可以利用對行政資源的掌控,配合選舉利益與需求,枉顧財政紀律,到處胡亂撒錢。近日教育部推出的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1+3方案,與賴清德所提政見相互呼應的痕跡,斧鑿斑斑。但這是一場不斷重演的選舉序曲,才剛開始。

猶記得四年前的此時,蔡英文為競選連任,利用執政優勢,開了龐大的選舉支票,其撒錢的方式,主要分為補助、減稅、以及交通建設等三大類。尤其是當時所提出的補助,琳瑯滿目,包括國旅、夜市、溫泉等補助,老農年金加碼、提高育兒津貼、長照經費加倍等,幾乎把各行各業與各年齡層的選民,盡皆涵蓋在內。然而,這些錢都是國民納稅的血汗錢。執政者利用獨大的行政權力,利用預算法令漏洞,都是為了選舉,不啻公然政策買票。

這種行徑引發社會輿論抨擊,但蔡政府並沒有反省。2022年地方選舉敗北,隨即故態復萌,利用年度稅收超徵,破壞預算常規,提出一個「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共計3,800億元,為2024年總統大選提前做政策布局。

該筆巨額經費主要用於三大方面:一、挹注勞健保及台電1,000億元。這樣做,雖然延宕了勞健保費與電價合理化的制度改革,卻可以避免得罪廣大的勞工與民眾;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1,370億元。主要就是對房貸利息、大眾運輸票價、就學貸款、弱勢生活、國民年金以及觀光等產業的補助。這樣做,明明就扭曲了特別預算的立法意旨,卻可以賺取特定族群的好感;三、全民每人普發現金6,000元,共計1,417億元。這樣做,政府只是把原來不該收的錢還給民眾,卻被美化為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的一項德政。

尤有甚者,為了讓撒出去的錢不只是產生放煙火的短暫效果,政府更精心設計的把這筆特別預算的使用,依不同時序分配在不同部會與經費項目之中,因此,從今年初至明年大選前,隨時都會有各種討好選民的利多政策釋出。最近推出的各種「補助2023」方案,包括房貸補助、擴大租屋補貼、以及青安貸款利息補助加碼等都是例證。可以預期,除了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1+3這種補助方案外,往後還會有更多因選舉而濫開出的支票漫天飛舞。

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政黨致力贏得選舉進而執政固為理所當然之事,但政黨競爭必須建立在良性公平的基礎上。蔡政府利用執政優勢,操控行政資源,謀取選舉利益,嚴重破壞財政紀律。惟權力春藥易使政黨上癮成性,與其期待政黨的自制反省,還不如積極地從法律補強、機制落實與民意覺醒等三方面進行改造。

其一,雖然預算法、公債法、納稅人權利保護法以及財政紀律法等,對政府財政收支紀律各有規範,但這些條文卻常被其他法律排除適用而形同虛設。是故,我們需要修法,除了限縮行政權力的灰色地帶之外,對於某些代表財政紀律「底線」的條文,更應強制規定他法不得排除。

其二,監察院審計部係職司監督查核行政部門財政收支績效的主管機關,惟長久以來一直功能不彰。是故,根據預算法第95條與財紀法第17條,需要相關權責單位或有識之士的挺身而出,以行動譴責並檢舉告發這些違法亂紀的預算事件,透過司法恢復財政紀律的尊嚴,且儆效尤。

其三,執政黨敢於選前濫用權力撒錢買票,當然是因為認為這種討好選民的行徑,可以轉化為選票的認同,選民的理性覺醒與態度乃是最有效的反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新加坡傳承與經濟發展啟示
下一篇
日韓執政黨挫敗對台灣的啟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