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

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圖為台灣國旗。路透社
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圖為台灣國旗。路透社

本文共127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政府在1932年就公布「統計法」,並在1934年開始實施,顯示統計工作非常重要,也很早就受到重視。「統計法」規範了誰該負責什麼統計工作、如何辦理、有何限制、由誰督導、資料如何使用和管理、民眾該如何配合、不配合會如何等等。

目前政府所有統計工作,都基於統計法的規範,由主計總處、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統計部門負責處理;累積的數據成為各級政府施政、學術單位研究、民間企業營運、個人因各種目的有所需求時,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若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對施政而言就如同「盲人騎瞎馬」,根本不知何去何從;對研究工作而言,也不能放言高論卻無所本。對今日蔚為顯學的「大數據」而言,更有如生活中的「空氣」,沒有統計資料就沒有「數據」。因此,全球先進國家對統計工作都極端重視,務求廣泛、深入且詳實。我們甚至可以斷言,一個國家「沒有統計就沒有發展,要發展就要先有統計」。

我國的「國富統計」如果缺了財富分配資料,等於失去了靈魂,難以用於改善「所得分配」的政策形成;只有了解各族群財富分配的時間序列變化,才可能提出精準有效的所得或財稅政策,協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族群,或觀察趨勢變化來提早因應、消弭問題。

但是這種就現有資料稍加處理就可以提供的數據,政府卻多年來怠惰推延,不處理不提供,這不是一個進步國家的政府該有的作為。

整個台灣的官僚體系,因數次政黨輪替,已明顯出現施政怠惰的現象;也就是若要長期才能顯現成果的施政,官僚們就不會主動推動,只會做當前能立刻彰顯績效的事,而統計正好就是要長期才能顯現效果的工作,但相關部會卻是能推就推,而行政院也不會深入了解、積極責成部會辦理。

一個明顯的新近案例,是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對於相關的統計工作不夠重視,只願建立不花費任何成本的「公務統計」而輕忽「調查統計」,這將使得當前「數位時代」中許多重要的指標在台灣付之闕如,既無法列入國際評比,也無法自行比較評估加以改善,將成為重大的發展限制。再例如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展出來的「數位傳輸服務輸出值」、其成長率、在服務輸出的占比,在台灣都沒有部會負責,而最相關的當然是「數位發展部」;這種現象也發生在許多其他的數位指標上。一個年預算超過200億元的部會,居然不會積極主動去進行相關統計和調查,以累積足夠經驗和精進基礎,只想以「外包」來應付外界「壓力」,令人無法認同。

這種現象並不限於數位發展部,台灣迄今沒有一套正式的「服務貿易統計」,讓政府和研究機構清楚掌握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狀況和變化,作為提出政策措施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表面上看來,它和主計總處、經濟部和中央銀行都有相關,於是就成為三個部會機構互踢皮球的狀況;即使國際間就有現成統計模式甚至工作手冊可以仿效,但在台灣卻成為多年無解的怪象。經濟部派員到世貿組織(WTO)取經,也曾要求「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如何進行,中華經濟研究院也自行編製參考使用,但就是沒有正式的統計資料。

行政院應積極統籌各部會,清查整理台灣缺漏的現代化統計資料,責成該負責的部會進行統計或調查。這是一場國際競爭,沒有進步就是發展落後,作為開發國家,在這個領域絕不能落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新加坡傳承與經濟發展啟示
下一篇
日韓執政黨挫敗對台灣的啟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