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保險投資公建 金管會給糖

提要

業者透過國內私募、創投基金投入 風險係數將調降 有助資金根留台灣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88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為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公建,金管會宣布修正保險業透過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再投資國內公建、五加二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風險係數,從目前33.75%,降到10.18%~17.25%,風險係數降低可提高保險業投資意願,並讓保險業資金「根留台灣」。

此政策將在今年12月31日,各保險業計算風險適足率就可適用,也就是說,2024年3月申報2023年底風險適足率(RBC)時,2023年保險業透過私募股權或創投基金投資公建愈多,RBC也能提升愈多。

過去保險業透過私募股權基金或創投基金去投資公建,在維持既有的風險適足率(RBC)下,每100元投資需備妥34元資本,如今只需備妥10元,等於打了三折。

此舉有三大影響,一、有助促使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多增加對公建等投資,二、對投資標的以五加二或六大核心戰略等私募股權基金的保險業者,資本計提壓力大減,三、可讓保險業資金留台。

金管會發布2023年度「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公式」(稱填報手冊),將保險業透過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時,當基金投資標的,全數投入國內公建者,風險係數從33.75%降到10.18%,打了三折。

若非全數投入公建,而是投資公建、五加二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者,風險係數則從33.75%降到17.25%,也打了五折。

但若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區域有包括國外者,得加計匯率風險6.61%,這部分則未調整,等於金管會希望保險業資金仍多留在台灣。

據金管會到9月底統計,保險業投資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共80億元,投資創投基金約270億元,但基金背後投資標的則因會隨時變動,尚無統計投資公建、五加二或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占比。

此外,為了讓保險業提前適應ICS資本制度,金管會將目前RBC(風險適足率)的自有資本,改分為三層資本,包括T1U、TIL與T2,將於2023年底上路,等於保險業2024年3月申報2023年RBC時就需適用;業者說,資本分層新制上路,可讓業者發行次債規模大增,有助業者籌資能力。

金管會以去年底各業者數字估算,對業者的RBC影響不大,自有資本多在限額內,不會因為分級後、自有資本遭到剔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開發金控深耕地方創生 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雙楷模獎
下一篇
新內閣名單底定 接下來可能牽動到公股金融人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