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綠電進度緩慢 綠色和平:排碳大戶帶來近6百億經濟負擔

本文共742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琮皓/台北即時報導

綠色和平10日召開記者會,認為國內前20大排碳大戶減碳與綠電進度緩慢,於2022年為社會帶來近600億元的經濟負擔,甚至帶來高達7,762億元的環境外部成本。

綠色和平「氣候行動警示燈:台灣20大排碳大戶的氣候責任」報告、盤點臺灣前20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包含台積電、群創、台灣美光、友達、聯電、台塑化、中鋼、中龍鋼鐵、台塑、台化、中油、南亞、台泥、長春石化、亞泥、大連化工、長春人造、正隆、中石化、榮成等。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徐祥誠表示, ICT產業再生能源發展空有目標,進度卻嚴重落後; 傳統產業則是連再生能源目標都沒提出,持續逃避能源轉型的責任,台電光是「賠賣」電價給20大排碳大戶,在2022年對社會帶來近600億元的經濟負擔外,大量依賴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更是為臺灣額外造成高達7762億的環境外部成本。

徐祥誠指出, ICT產業的碳排放超過8成來自於電力使用,儘管台積電、友達、聯電都有承諾RE100目標,但除了台積電以外,友達、聯電、群創和台灣美光等企業在2022年的實際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均低於0.2%,其中又以台灣美光表現最為落後,對於再生能源沒有任何使用進度和目標規劃。

傳統產業雖已制定中長期的減碳目標,但在具體的減碳進度上卻有待加強,難以達到「抑制全球升溫至1.5°C」所需的減碳進度,甚至傳統產業在能源轉型上缺乏積極性,幾乎沒有企業提出明確的再生能源目標,更沒有一家企業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過0.7%,甚至有9家企業在2022年完全沒有使用任何再生能源。

徐祥誠呼籲20家排碳大戶,積極採取氣候行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就能降低現今面對電價調漲、碳費徵收等企業外部風險,提高自身產業競爭力,投入發展再生能源也能減輕台電虧損,減少排碳大戶用電由全民來補貼的窘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驊提升資產使用效益成為包租公
下一篇
高通獲利彈升台廠跟著旺 台積、京元電利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