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電子設備廠搶進半導體設市場 揮軍國際供應鏈

本文共931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即時報導

半導體設備也追隨面板設備國產化的腳步,大幅提升自製率。 2023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約3,336億元,其中台灣半導體設備產值約1,410億元,顯示器設備產值約891億元,關鍵模組、零組件、廠房設施、智慧製造系統等約1,035億元,半導體設備就占42.3%。凸顯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具備卓越的韌性與製造效率,並可結合到AI智慧系統、先進封裝、化合物半導體、動力電池以及電子設備相關應用,使得達到2030年電子設備產值目標1兆新台幣的願景更加清晰,並因此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的關鍵產業。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TEEIA)理事長林士青曾表示,回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其設備機台大多是由美國開發、日本發揚光大,台灣的護國群山晶圓廠只能應用,台灣自製的製程設備落後國際甚久。直到面板雙虎友達(2409)、奇美電積極鼓吹設備國產化,但受限於定規格的是日本夏普、及後來的南韓三星、LG,這讓台灣設備廠追趕日、韓規格落後1-2年,甚至1-2個世代。他直言,在那個每年換代的時期,台廠追得很辛苦。

而半導體產業的進步離不開供應鏈的整合及深度合作。台灣企業在封裝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正是透過業界間的互助協作,共同推進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步驟。為了進一步促進這種合作精神,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規劃於今年4月24日至26日,舉辦首屆「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

這次展覽將匯聚半導體產業鏈的各路精英,展示範圍涵蓋了半導體封裝與組裝設備、半導體智動化解決方案、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設備、Micro LED生產製造設備、電子生產製造設備、電子設備關鍵模組/零組件、動力/儲能電池生產製造設備等多個項目。展會還將舉辦20多場專業論壇及媒合會,邀請眾多業界專家分享最新的技術動向和前瞻趨勢,以確保台灣在全球保持領先地位。

今年「化合物半導體國際論壇」邀請了羅姆半導體、Pentamaster、碳矽電子、英飛凌、科希倫、Yole、Novel Crystal、牛津儀器、NISSIN、KuasaSemi、聯訊儀器等領域專家分享相關技術及趨勢。羅姆半導體將針對GaN在PFC設計中易引發EMI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另外,Novel Crystal將深入介紹Ga2O3晶圓製造技術,展望其成為下一代功率元件材料的巨大潛力。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林士青。記者李珣瑛/攝影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林士青。記者李珣瑛/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義隆法說會/Q2展望有可能比Q1稍好 下半年估優於上半年
下一篇
泰碩大股東申報轉讓所有持股 公司:理財行為不影響營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