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從「四省」變減碳 聯華集團幕僚長:若無利可圖的話路會走不長遠

聯華集團幕僚長徐造華。 記者曾吉松/攝影
聯華集團幕僚長徐造華。 記者曾吉松/攝影

本文共756字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即時報導

聯華(1229)集團幕僚長徐造華表示,企業在投資減碳,若無利可圖的話路會走不長遠,所以要思考哪裡減碳可以獲利,而淨零碳排會有很多產業和工作機會因此消失,但相對的,也有很多產業和工作機會因此產生。

徐造華說,早期在談四省,亦即省電、省水、省油、省紙,現在慢慢變成要省碳,減碳已成為一項基本工作,不再強調是特別做為,也就是一種標配,所以會有新的要求,例如對企業資本額和營運規模達到多少,必須符合減碳的要求。

他以聯華集團減碳的成果為例,他說,聯華旗下的聯華氣體,利用中油台中及永安LNG接收站冷能,二個空氣分離廠,一年可省1億度電,另外,聯成化科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熱能、蒸氣,除了自己用也可以提供給別人用,甚至於拿來發電,我們統計過,全產時期一年可副產500萬噸蒸氣,可節省很多碳,我們是在製程中找到省電且有價值的方案,有利可圖就可以長遠持續的做。

還有,在生產氫氣的過程,如果使用市電來電解製氫,因為,目前電力排碳係數約每度0.49公斤,排碳量仍高,改用綠電雖然零碳但成本很高,所以我們利用蒸氣甲烷重組搭配碳捕捉技術來產氫,其碳排放是市電水電解製氫的三分之一,不僅減碳也顧及成本,也就是說,企業要依據自身屬性找到好的減碳商業模式,這樣減碳的路就可以走得很遠。

在碳費、碳稅議題上,徐造華表示,配合淨零排放設碳價全球都在做,碳費已是一個貿易、經濟的工具,現在許多企業都會做碳盤查,但碳盤查只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要將碳盤查當起點,檢視企業流程,找出關鍵減碳目標,不過在能源電氣化的趨勢下,企業碳排放很大比例來自於電力,那麼要不要買綠電、綠電的量與價格、整體電力排碳係數的降低就成為關鍵課題。目前綠電越來越多,但許多綠電被用電成長抵銷掉,使得電力排碳係數下降不易,如何擴大低碳電力與有效率地用電,這些都需要政府與企業一起來努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喜歡跑車族群有福!和泰車舉辦 TOYOTA GAZOO Racing 金卡納體驗活動
下一篇
京元電出售陸廠 、加碼台灣 退出大陸半導體製造業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