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立光跨界做電池!「五分鐘充飽」優勢如何力敵日本東芝?

向來低調的光學鏡頭龍頭大廠大立光(3008),罕見舉辦記者會,原來是為了這款五分鐘就能充飽電的「鈮酸鈦電池」。萬溢能源董事長陳金銘(左起)、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陳品融攝
向來低調的光學鏡頭龍頭大廠大立光(3008),罕見舉辦記者會,原來是為了這款五分鐘就能充飽電的「鈮酸鈦電池」。萬溢能源董事長陳金銘(左起)、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陳品融攝

本文共1684字

經濟日報 遠見雜誌

文/陳品融

向來低調的光學鏡頭龍頭大廠大立光(3008),罕見舉辦記者會,原來是為了這款五分鐘就能充飽電的「鈮酸鈦電池」!大立光跨足綠能產業,究竟有何盤算?至於鈮酸鈦電池這方面領域最強對手為日本東芝大廠,又有哪些優勢可力敵?

大立光和電池,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彙,如今竟意外產生連結。

「特別感謝經濟部和工研院對大立光的全力支持,讓我們有機會合作創立萬溢能源材料,我們對於所生產的TNO(鈮酸鈦)材料的快充快放特性、還有它的延伸應用充滿了信心!」3月12日,向來低調的大立光難得召開記者會,2022年中由技術長升任總經理的黃有執,也在去年股東會後首度公開露面,格外受到關注。

他口中的萬溢能源材料,是大立光於今年年初投資新台幣4.5億元、持股90%,從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分拆成立的新公司,主要研發全球最快充電的鋰電池負極材料。

站在黃有執身旁的萬溢能源董事長、同時也是工研院材化所組長的陳金銘,接下來擔起大立光這項新事業,並充滿自信對外喊出2026年完成年產600噸鈮酸鈦負極材料、年營收10億元的目標。

一向專注做鏡頭的大立光,突然跨足電池產業,究竟看到了什麼?

手機市場疲軟,大立光朝「鋰電池」市場布局

事實上,這已是大立光近半年來第二宗讓各界驚訝的新事業宣示。去年8月,大立光透過旗下星歐光學轉投資成立大立美,宣布進軍保健與美麗事業,提供美睫美甲服務,還兼賣保健食品,如今再度投入距離本業遙遠的電池產業,顯示大立光多元布局之積極。

背後原因,自然與手機產業疲軟脫離不了關係。根據調研機構IDC年初發布報告,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年減3.2%,至11.7億台,為十年新低。

而以大立光來說,2023全年營收488億雖較前年有所成長,但毛利、獲利表現皆不佳,雙雙創下2014年至今新低。儘管各界多半預期2024將脫離谷底,但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年初法說會上針對第一季市況釋出的訊號,仍相對保守謹慎。

電動車這塊全球爭相搶食的大餅,自然成了不容錯過的新商機,尤其是占據整車成本最高、近年話題熱度相當高的「鋰電池」領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舉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報告強調,203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將達4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中日韓廠商都積極投入,台灣也需加大布局、做出突破。

針對外界對大立光新事業的好奇,黃有執簡短回應,因總裁林耀英為化工背景出身,對基礎材料領域充滿興趣,於是選擇投資萬溢能源。邱求慧則指出,外界對大立光印象多半停留在光學鏡頭,實際上他們在材料領域也有所著墨,加上市場布局之廣,期許雙方能強強聯手、攻入綠能產業。

專攻「鈮酸鈦負極材料」,攻入快充市場

進一步看,萬溢能源的發展優勢為何?這得先從整體電池產業鏈看起。

電池產業可概分為上、中、下游,上游包括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罐體等材料,中游為電池芯,下游則為電池模組製造。萬溢能源專攻的,就是產業上游中,可影響電池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的「負極材料」。

傳統的負極材料以石墨為主,工研院材化所自2019年開始研發鈮酸鈦作為負極材料,陳金銘指出後者具備四大特性:一、五分鐘即可快速充電,解決充電速度不夠快的痛點;二、壽命是石墨負極材料的五倍、達20年;三、安全性更高;四、可承受的環境溫度最低可到-40度。

也因為這些特性,陳金銘特別看好將來鈮酸鈦電池接下來在儲能系統、快充電動巴士、無人搬運車、混合動力車等領域落地應用,目前也已接觸一些國內外電池廠與系統廠,預計今年在大立光台中新廠房蓋好試產線,初期目標年產能為24噸,並將在明年蓋量產線,2026年完成年產600噸鈮酸鈦負極材料的目標。

陳金銘也強調,在鈮酸鈦領域雖有如日本東芝(Toshiba)等競爭對手,但萬溢能源握有多項專利,是最大的優勢,未來也會持續透過策略聯盟等方式,持續推出材料產品。

不過,由於電池屬於高資本產業,萬溢能源何時能損益兩平,陳金銘也尚未給出明確答案。但此次強強聯手,除了有望為大立光帶來新成長動能,更是鈮酸鈦電池進一步走向商業化的里程碑,日後發展值得期待。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日本LAWSON將來台?專家:經營細緻可結合台灣優勢
下一篇
鴻海攻主權AI 廣宇帶頭衝 檳城新廠可望承接集團相關訂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