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919字
2020年,台灣的電機與電子工程博士比10年前少了4成,直接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陽明交大國際半導體學院院長張翼早已預測到此一現象,10年來積極延攬外國高階人才。如今,陽明交大的理工博士有50%來自印度。
2018年,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呼籲:「台灣正面臨理工博士消失的危機。」相比2008年,高科技領域的博士生少了45%。
5年之後,博士生沒有增加,反而愈發稀少。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攻讀「電機與電子工程」博士的學生,由2011年的3,538人,降低至2021年的2,177人,足足少4成。
電機電子人才是半導體產業的生力軍。博士生的減少,直接衝擊護國群山的競爭力。
究其原因,部分是2008年政府推出的「研發替代役」政策,使得碩士生退伍之後,直接進入職場;另外,則是博士生要多讀5、6年書,畢業薪資卻沒有大幅領先。
2010年,一些大學開始招不到博士生,陽明交大國際半導體學院院長張翼便警覺「台灣人才一定會不夠,」延攬外籍生勢在必行,「印度是最理想的對象。」
「每個國家屬性不太一樣,教育資源也有限,收外籍生要有策略!」比如東南亞國家也有許多人才,卻偏向商業領域,難以填補理工博士的空缺。
半導體主流科系博士生,40%是印度人
然而,印度專出理工人才,只要看過電影《三個傻瓜》的人,都略有所聞;每年畢業季,Google、微軟等高科技龍頭都會專程去名校IIT(印度理工學院)搶人。要請他們來台,談何容易?
「印度理工學院各分校的校長,連台灣駐印度的官員都見不到!」張翼笑道。
所幸,他是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委員,同為委員的友人岩井洋(Hiroshi Iwai)願意從中搭橋穿線。
「能做起來,剛好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啦。」所謂天時,是交大高層的全力支持,因為前交大校長張懋中、張俊彥,都是半導體領域的國際級大師。「張俊彥博士都已經80幾歲了,還跟我到印度去遊說。」
地利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足夠強,且印度沒有世界知名的半導體公司,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了,也無處可去。「台積電、聯發科的幾位副總,跟我一起去印度。」對方看見了,所有教授都跑出來歡迎。
為台灣引入外籍人才,最困難的一關還是政府。張翼解釋,印度學生來台,要一筆額外經費,但教育資源必須公平,不可能只給交大一家,能吸引頂尖關鍵人才,才有爭取籌碼。
「就向高教司司長下軍令狀啊,我從印度理工學院前4名的分校,找50位學生來念博士。」達標了,政府就給錢。
110學年度(2021年),來台攻讀碩博士的印度籍學生,陽明交大居冠,共191位;就讀於國際半導體學院的94位博士生,47位是外籍,其中38位來自印度。換言之,印度人約占總博士生的4成。
留住胃就能留下人!成立台灣第一家印度餐廳
當然,台灣有頂尖的半導體公司,美國也有,且在博士生津貼等條件上,給的實在多太多了。
台積電奈米材料中心主任工程師Ramesh Kimar Kakkerla指出,相比其他國家,台灣給的助學金少了很多且缺乏印度飲食文化與同鄉社群,其次則是英文溝通。「算是台灣吸引博士生人才,唯二的劣勢。」
錢不夠、同鄉少,陽明交大想辦法用「心」黏住人。
「Edward(張翼)博士愛印度人,」Ramesh舉例,曾有一位印度學生要辦簽證,但戶頭存款不夠,結果一向張翼尋求協助,不到5分鐘錢就匯過來了,「博士工作再忙,都願意挪出時間給我們。」
台灣條件比不上歐美,「想留下學生,就得先抓住老師!」張翼的成果是,今年陽明交大跟印度理工學院有18個共同研究計畫,目的就是讓雙方教授更緊密。「我們做這個,就是希望他們留在台灣。」
想留下這群博士生,印度理工學院的校長講得也超簡單:要讓他們吃飽。所以,陽明交大成立台灣第一間印度學生(員工)餐廳,誠懇地用家鄉的濃情滋味將人留得更久。
10年前, Ramesh剛來台灣的時候,還沒什麼印度餐廳。印度料理的辣、鹹、甜都很鮮明,不像台灣口味偏中庸,「每當我想吃印度菜,就會去學生餐廳。」
除了獎學金外,community(社區)則是另一個留才關鍵。
「美國有唐人街、日本町、小印度,台灣什麼都沒有。」
張翼回想,很多台灣科技公司會派人去印度,但員工不到1年就陣亡了,因為在那邊沒朋友。「學校可以作為企業的緩衝,因為學長姐本來就會照顧新人。」
Ramesh的感受則是,「一開始只有10幾個印度同學,現在每年都來60、70人。」10年前,在台印度人是不過節的,因為沒人一起慶祝;現在,他們都有固定的家庭日,一起做印度菜、籌備節目,「愈來愈多印度人,把台灣作為讀博士的目的地。」
多年累積下來,如今在新竹園區附近就讀、工作的印度人,粗估有5、600人。光在陽明交大念書的學生就將近三分之一。
印度人離台的主因:被迫沈默
另一個台灣的弱勢則是英文。Ramesh表示,不論是台積電、陽明交大或是一般台灣人,英文程度都比以前好很多,但還是有進步空間。
舉例來說,在一些學校,教授上課還是用中文講義,「我有一位博士生朋友,他在meeting的時候,教授還是習慣用中文。」
然而,印度人好討論、愛爭辯,連諾貝爾經濟學獎沈恩(Amartya Sen)都在其著作《愛思辨的印度人》中批注: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後不得辯論。
博士生的meeting,本來應該是一個以爭辯為核心的場合,但愛好辯論的印度人卻無話可說,因為同學都用中文。在這種情況下,怎能期待他們有歸屬感、願意留下?
不要說學校了,「連台灣一些頂尖的半導體公司,都曾要求入職的印度人要會中文。」
然而,願意學中文的印度人其實很少,「他們人對自己的文化很自豪,」張翼直言,畢竟印度文化確實淵遠流長。
Ramesh畢業於印度最好的學校: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IITB,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Bombay)。會選擇來台灣發展,是因為他的專業是材料工程,想進半導體工作,而台積電世界第一。
他的妻子一樣畢業於IITB,現在也任職於台積電。「台積電來交大徵才,接待的主管會說印度話。」台積電目前有120餘位印度人,其中不乏高階主管,「我完全不擔心自己在台積電的職涯發展。」
對於他們夫婦來說,台灣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尤其是來台之後,兩個孩子接連出生,這就變成很大的誘因。
「我在這裡10年了,我還願意繼續待10年。」相比2012年,陽明交大的印度人變多了,新竹也開了許多印度餐廳,「在台灣從沒遇過會令我生氣的事,一切都愈變愈好。」
真的要雞蛋裡面挑骨頭,就是全台灣只有一座印度教的寺廟,還是在台北。「如果公司能蓋一座,對於印度人來說,台灣可能就是天堂了吧?」Ramesh俏皮地許願未來。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運動科技是下一個兆元產業 吳誠文:南臺科大將致力培育人才銜接趨勢
7成花蓮人都在這出生!全台鬧護理師荒,它卻逆勢成長的關鍵有2個
高自由、高風險、高流動率!外送員平均11個月換工作 下一步去哪裡?
學會擁抱內向的自己,伊萊克斯台灣總經理:老闆其實很珍惜跟他不一樣的人
當AI崛起人才淘汰賽已開打!年薪百萬新職業「AI溝通師」在做什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