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研院士楊泮池:數位醫療正面臨瓶頸 政府應鬆綁法規

本文共1046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昨(23)日表示,人工智慧(AI)與精準醫療是不久的未來生醫產業最重要的趨勢,台灣應該發展全齡精準健康。不過現在數位新科技在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的應用卻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建議科技廠不要一下子想發展全方位解決方案,應該一步一步來解決醫療問題。

楊泮池昨日應邀到工商協進會發表專題演講,主題為「台灣發展生技醫療產業之機會與挑戰」。他表示,2023年生技產業的五大趨勢包括細胞和基因療法、合成生物學、韌性且可持續的農業、異種移植、以及AI增強的精準醫療。其中AI與精準醫療是不久的未來生醫產業最重要的趨勢。

楊泮池指出,目前西方國家的零售醫療崛起,許多大賣場已可做簡單的疫苗注射及檢測,其至連基因檢測都可開放在零售通路端進行;日漸普及的醫用穿戴裝置,更是台灣智慧醫療業者的強項。

楊泮池表示,台灣的電子五哥近年來在生醫跨域合作上已有許多成果,但是不僅是台灣,全球數位健康在近年來的投資金額卻出現下降趨勢,2023年預期的數位健康投資總額約為122億美元,僅能達到2021年投資高峰不到五成,獲得投資的公司數量也減少三成。

他分析,現在數位新科技在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的應用正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其中最大問題是AI需要面對的範圍包括生命科學、醫療與社會倫理,過度的投資卻忽略了臨床流程的複雜性,再加上醫療商業模式混亂,造成業務進展緩慢。因此,科技廠不要一下子想發展 Total Solution(全方位解決方案),應該 Step by Step(一步一步)來解決醫療問題。

楊泮池舉例,Meta 元宇宙在醫療的應用目前正面臨商業模式尚不明確問題,蒐集大量使用者個人資訊與行為數據,但是卻無法解釋如何蒐集、儲存和使用這些數據引起的隱私問題。再加上目前醫療尚有法規還未克服的灰色地帶,給投資者與開發商帶來不確定因素。

他更以國際上的數位健康獨角獸 Pear Therapeutics 公司宣告破產為例,這家公司擁有三項數位療法成功上市,不論是臨床治療成果、醫師與病患的接受度都很高。但是公司創辦人卻坦承「當涉及到保險核銷,眼前仍有高峰仍待攀登,而藥品定價評估機構也認為「無法找到證據顯示該智慧應用的長期好處」。

不過楊泮池仍然呼籲,台灣在數位健康與創新醫療擁有全球領先的基礎,現在正需要結合電子資通訊、金融創投、與醫療生技形成精準大健康產業鐵三角。他也強調,台灣需要發展全齡精準健康,以因應人口老化後的「健康不長照」需求,做法上應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利用健保、制度鼓勵和外溢保單等方式來進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積電表態支持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 無出脫持股計畫
下一篇
鴻海:今年營運將優於去年 董座劉揚偉看好 AI 帶動需求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