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年輕人就業:中國5個有1個失業、韓國5個有1個純休息、台灣3個有1個想跳槽

提要

全球年輕人就業:中國5個有1個失業、韓國5個有1個純休息、台灣3個有1個想跳槽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416字

商業周刊 撰文者:劉怡廷

摘要

1.中國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指出,即便疫情解封,中國青年失業率仍繼續攀升至21.3%,更有學者指出,實際數字恐達46.5%。

2.美、歐青年失業率已恢復疫前水準,尤以美國就業市場更強勁;日、韓青年失業率雖持續維持低水平,但韓國有超過2成的「純休息」青年連就業市場都沒踏入。

3.台灣青年雖失業率穩定,但工作「品質」值得關注:有3分之1的年輕人有轉職念頭,薪資不符預期、就業前景不明、高學低就等問題困擾著台灣年輕人。

中國年輕人從遊走街頭「賣崽青蛙」(編按:指在街頭穿青蛙裝,販售青蛙造型汽球)到回鄉做「全職兒女」,對他們來說,連煩惱做什麼職業或許都過於奢侈,困於抓不到浮木的就業市場,眼前的選擇似乎剩:「躺平」或「潤」(編按:取自「run」,意指逃離中國、移居海外)。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指出,中國青年失業率已達21.3%,相當於每5名中國年輕人,就有超過1人為找不到工作所苦。

而這顯然不足反映現況,官方數據僅計算了中國「城市」的失業率,二三線城市、鄉村地區皆未納入;此外,不像台灣每週工時「少於15小時」就算入失業人口,中國勞工只要工作「滿1小時」就算有就業,中國計算就業的標準寬鬆許多。

若從嚴計算,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研究推估,青年實際失業率恐達46.5%,將近一半的中國青年於求職苦海中載浮載沉。

中國經濟學者更示警,中國青年失業問題短期內只會加劇,且可能持續10年。

中國官方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已達21.3%,相當於每5名中國年輕人就有1名失業。 ...
中國官方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已達21.3%,相當於每5名中國年輕人就有1名失業。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這只是中國青年的困境,還是全球青年的縮影?

青年就業恢復了嗎?國際勞工組織:還沒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今年6月發布的《青年就業恢復了嗎?》(Has youth employment recovered?)報告指出,即便疫情最糟情勢已過,青年就業並未在所有國家都見復甦,非洲、阿拉伯和東亞國家的青年尤其艱困,而中國是影響東亞數據的最大因素。

綜觀全球青年失業數據,先不論能否回到疫前水準,中國是少數在疫後青年失業不降反升的國家。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在解封後,並沒有如預期的報復反彈,曇花一現的復甦沒能持續過一季,美中貿易戰再雪上加霜。

消費力不振、出口衰退浮現,連帶冷卻內需生產動能。除了原來容納61%青年就業的大戶—服務業重創,中國的監管政策更使得網路產業用人更緊縮。狼性競爭的中國求職市場,如今許多年輕人連想內捲得沒得捲。

歐美青年見曙光、韓國低失業背後藏「純休息」青年

不過ILO報告表示,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數據樂觀,或至少在軌道上。

美國2023年至今平均青年失業率是7.5%,比2019年疫情前還下降近1%。全體失業率在今年甚至達53年來最低水平!儘管今年遇債限危機、聯準會仍在力抗通膨,美國職缺數量卻持續增長超出預期,經濟學家表示:「勞動力市場正在走強,經濟顯然不像我們懷疑的那樣衰退。」

此外,歐盟平均青年失業率與疫情前相比更下降超過2%!其中,歐盟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德國、荷蘭分別只有6.9%和8.2%。不過,西班牙卻非常明顯高出世界各國一大截。即便與2013年歐債危機爆發時相比已大幅下降,也優於疫情前的水準,如今更被預測為歐盟經濟成長最快、就業增長領先平均的國家。不過這些顯然仍不足弭平差距,平均3個西班牙年輕人還是有將近1人失業。

美國、歐洲青年失業率皆已回到疫前水平,日本、韓國青年失業也一直維持在低水平。 (...
美國、歐洲青年失業率皆已回到疫前水平,日本、韓國青年失業也一直維持在低水平。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至於韓國,青年失業率只有5.8%,以全球來說可算優等生,不過這數字藏著隱憂。

今年2月,南韓統計廳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有49.7萬名南韓青年處在「純休息」狀態,是史上最多。韓國經濟研究院2019年的數據更指出,韓國15~29歲的年輕人中,有22%屬於不就學、不就業、也無任何職業訓練的尼特族(NEET),比OECD平均高出近2倍。也就是說因為有將近5分之1的年輕人連就業市場都沒踏入,自然也不會被算入失業人口。而這些尼特族中45%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

南韓青年失業率雖低,但有22%的年輕人屬於連就業市場都沒進入,因此也不被算入失業...
南韓青年失業率雖低,但有22%的年輕人屬於連就業市場都沒進入,因此也不被算入失業人口的尼特族。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台灣青年就業佳,但不滿薪水、也不敢主動談薪水

台灣青年失業率為11.4%,相較全球平均其實表現平穩,也已回到疫情前水平。不過除了失業,「工作品質」也是關鍵問題。

台灣青年失業率為11.4%,相較全球平均其實表現平穩。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台灣青年失業率為11.4%,相較全球平均其實表現平穩。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從主計總處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可看到,每3個年輕人其實就有1個正考慮轉職,而最主要原因包括「薪資及福利不符期望」及「工作無發展前景」。

矛盾的是,有6成的年輕人在求職過程中並沒有提出自己的薪資期待,扣除雇主提供薪資已達到期待者,不提薪資要求的原因以「經驗不足,不敢要求」和「認為薪資不是重點,想累積經驗」為大宗。

即便找到工作對台灣年輕人來說相對不困難,然而這是否為心中的「理想工作」、找到工作後能否不為金錢煩惱、又或能否符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則不一定。

每3個台灣年輕人其實就有1個正考慮轉職,6成在求職過程中並沒有提出薪資期待。 (...
每3個台灣年輕人其實就有1個正考慮轉職,6成在求職過程中並沒有提出薪資期待。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國際勞工組織報告指出,經濟放緩使得高薪水、福利的「體面工作」在各國普遍越來越少,而年輕人在尋找和維持體面就業方面更面臨嚴重困難。比對台灣目前職缺的條件要求,學歷以高中(職)者占 31%最多、大學以上佔28%其次,對於經驗要求者以「不拘」佔據最多;然而隨大學普設,如今勞動市場就業人口,高達40%具有大學以上學歷,高學低就逐漸成常態。

沒經驗、資歷淺的年輕人一直以來都站在經濟波動的海嘯第一排。由於職涯尚未穩定,聘雇風險高、資遣成本又低,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年輕人被裁員的機率比其他成年人高出3倍。

後疫情的復甦並不是在各國都能如預期好轉,而即便經濟轉好了,從數據可窺見年輕人不一定能享用到成長果實,有時表面看似光明的數據,其實屏除了對未來悲觀到不進入就業市場的一群人,看似就業有起色的背後也可能藏著為了現實與不符期待崗位妥協的年輕人。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台灣珍奶優勢剩5年?全球茶飲霸主變陸企,台商失去王座真相追蹤

全球最大手搖飲店如何低價又賺錢?蜜雪冰城顧問:專注扮好「便當」角色

「30年來頭一次,年輕人不再提中國夢」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錯看中國獨家告白

把錢用在這2個地方,你會越花越有錢

比佛利山莊貴婦穿它上瑜伽課、在街上趴趴走!Alo Yoga為何打敗Lululemon成名流最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1987年,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是在關鍵時刻,提供讀者「先進觀念‧輕鬆掌握」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團訪問荷蘭 深化台荷經貿合作
下一篇
產創條例修正案出爐 智慧機械投資租稅優惠加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