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寬量國際:股東行動主義已由日韓吹向台灣

本文共1310字

經濟日報 記者魏興中/即時報導

股東行動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風潮已吹向亞洲,台灣被國際機構投資人視為下一塊主戰場,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今(24)日指出,將於明 (2024) 年進行董監事改選的上市櫃公司中,有70家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台灣企業應未雨綢繆,做好股東溝通,方能降低股權爭議風險。

所謂股東行動主義,指的是外部股東透過權利行使,試圖改變公司決策的作法,在歐美市場已盛行相當久的一段時間,過去幾年開始吹向日本與韓國等資本市場。

根據全球最大投票代理徵集及公司治理顧問公司Georgeson的統計,日本與韓國自去年以來迄今,就分別有包括富士達(Fujitec Co.)與新韓金控(Shinhan Financial Group)在內的19與20家公司,被股東行動主義者成功或部份成功提案成功,其中不乏持股僅0.01%的積極股東。

以日本半導體材料大廠大日本印刷(Dai Nippon Printing)為例,在全球最大積極基金之一的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要求下,今年2月宣布史上最大的庫藏股買回計畫,當日收盤股價大漲18%,寫下近16年來新高。

李鴻基表示,過去幾年在日本與韓國轉趨活躍的股東行動主義活動,也開始吹向台灣。過去在台灣的股權爭議事件主要分成家族、大股東、外部禿鷹等三大類,近期外資股東在機殼大廠可成(2474)股東會進行提案,對公司經營方針表示意見,對台灣公司就是一項訊號,影響所及,預期在台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積極股東行動。

李鴻基指出,台灣資本市場的外資持股比例已經從2010年初的29.5%逐步上升至2023年3月的38.7 %,外資意見對於董監事改選結果具有顯著影響力。

根據寬量國際統計,明年將有400多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其中240家的董監事持股低於20%、70家公司的外資持股高於10%,有鑒於股東行動主義風潮在日本與韓國方興未艾,可以預期的是,積極股東將會在台灣越來越活躍。

李鴻基表示,台灣過去三年曾出現不少股權爭議公司,如2021年的光洋應材、漢唐集成、東元、康和證、台苯,2022年的長榮集團、新金寶集團、如興、台開、聯合生物製藥、隆銘綠能,以及2023年的新光金控、泰山、國票金控等,台灣企業應為明年的改選先提早布局,做好股東溝通,以期明年改選能順利獲得支持。

另外,今年初提出「台灣起飛(Taiwan HEADs Up)」投資策略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看好「健康科技、能源科技、電動車科技、數位經濟」為首的四大新興產業,這四大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新成長動能來源,也有機會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群,而「台灣起飛」投資策略提出後,在外資圈引發廣大迴響,

因此,寬量國際選在8月30至31日舉行「台灣再生能源日」,連結台灣專注在光、風、儲、重電、充電等五大綠能領域的上市櫃公司、國際機構投資人、外資再生能源開發商,進行深度交流。截至目前為止,允諾將參加的企業包括:雲豹能源、泓德能源、寶晶能源、光寶集團、盛達電業、盛齊綠能、中租、旭隼科技、Gogoro、東元、USPACE等10餘家公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整理包/英特爾拿下全球首台高數值孔徑EUV設備 台積電、三星也想要 為何一台要價百億元大家搶破頭?
下一篇
華航首季賺進30億元 稅後純益倍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