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化沒有死?台經院拋出「經濟北約」新理想架構

總統府資政、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府資政、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本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91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化已死?總統府資政、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今(23)日表示,過去許多人談的全球化其實只是貿易自由化,他呼籲美國所想領導的印太架構,應該要納入更多願意公平合作的國家,且美國和台灣應該要加入CPTPP,至少美國應該和台灣簽下FTA。

台經院今舉行「2023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陳博志以「全球化的生與死」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陳老師以印太架構為例,老師真正的想法是希望成立「經濟北約」,類似目前的北約組織,當盟國受欺負,其他國家就要團結起來共同抵制,若全球化要重生或新生,要走到理想化,仍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陣痛,全球化並沒有死,但需要調整。

陳博志強調,印太架構同時也要設定政策標準及必要政策評估機制,以避免自己成為不公平的另一個來源。如此一來,現在的貿易紛爭就不會把貿易全球化弄死,而更可能是在尋求貿易全球化的新生。

至於台灣要不要加入「經濟北約」?張建一強調,「當然要加進去」,只是台灣站在地緣政治的第一排,屆時恐怕又會引來大陸跳腳。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去年在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移機典禮上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引起熱議。對此,陳博志表示,以張忠謀的地位和可信度,若說全球化已死,全球化大概很難活,但他認為,不要擔心,有些死了,但有些則活起來,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陳博志指出,過去近乎自由放任的全球化最明顯的成就,是透過廠商乃至政府間的價格競爭,各種產品或生產鏈被細分到很多國家去分工生產,而使產品價格降低並使很多國家得到發展機會,但自由放任也產生了各種問題。

陳博志表示,由於各國以不公平政策傷害或排擠其他國家,全球安全、和平及環境等公共財未受到必要照顧,以及各國內部未能充分照顧合作風險及被自由開放傷害的人民這三個層面來看,過去全球化的達到實況並不合全球化的理想,全球化仍未活過,以此改變這些實況也不能說是全球化已死。

陳博志強調,只有自由化並非真正全球化,全球經濟的理想應該是在公平競爭下,兼顧社會公平及環境保護的世界全面分工合作,目前國際問題是不夠自由且不公平的,不合全球化的理想境界。全球經濟的理想應該是在公平競爭下,兼顧社會公平及環境保護的世界全面分工合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聯電推出業界首項RFSOI 3D IC解決方案 加速5G時代創新
下一篇
仁寶傳將有首位外籍總座接任 公司回應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