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學者:中國家庭長期面臨低薪資 影響經濟轉型

本文共829字

中央社 記者張淑伶上海27日電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日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中國的家庭長期以來面臨低薪資問題,家庭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水準也過低,這些和當下消費能力弱化有關。

張軍19日在2023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演講,指中國經濟學界的討論存在一個巨大的盲點,那就是聚焦在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沒有人討論家庭,「幾乎沒有人討論工資問題」。

根據微信公眾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發布的內容,張軍在演講中表示,東亞經濟成功之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發展模式能否成功轉型。

他以韓國為例,當地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到1980年代基本告一段落,很多韓國工人因薪資太低發動罷工。為解決勞資糾紛,韓國開始引入薪資成長的指數化,與名目GDP成長率建立關聯。

張軍說,這是韓國告別追趕模式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新模式需要重視家庭的收入和消費成長的政策,確保消費成長跟經濟成長之間保持平衡。

他說,中國從1980年代開始是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來帶動內循環,快速實現工業化和經濟追趕,但是到2010年左右,相關模式的效力顯著衰減。

他認為,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關於薪資決定機制的有效政策框架,勞資之間的協商談判機制也形同虛設。中國需要有合理的工資形成機制,以便更好地與GDP成長同步,這是未來經濟新模式的重要特徵。

張軍表示,應當反思為何出現當下消費能力弱化的問題,即便遇到疫情衝擊,政府所有的救助政策都提供給了企業,與家庭沒有關係,整個中央與地方兩級政府的預算支出結構中,也少有面向家庭的補貼和福利支出的項目。

他指出,中國的家庭長期以來面臨低工資問題,工資與名目GDP成長並不掛鈎,同時政府對家庭的支出很少,除了基本社會保障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合理水準的福利項目,從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政府開支中用於家庭支出的比例必須要大幅度提升。

張軍表示,中國已經到了需要從更平衡的角度來考慮經濟發展政策,以應對逐步放棄追趕模式而走向後追趕時代的需要,應當盡快設計和執行經濟再平衡的改革,向新的經濟模式轉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房地產低迷拖累 中國Q1土地財政收入年減6.7%
下一篇
華為電動車追撞起火釀3死 家屬上網質疑被刪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