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學者看大陸通縮 不會步日本後塵

本文共612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台北報導

大陸經濟近期因長期結構性問題、房地產及債務負擔等出現衰退,不少外媒更指出與30年前「失落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大陸恐步上日本通縮後塵。不過學者認為,兩國政治體制和政策執行都不同,只要大陸能恢復民間投資信心,不致於有通縮風險。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李志強指出,大陸通縮原因不在於貨幣政策,因為貨幣還是很寬鬆,主要是需求面大減,一般民眾對前景不樂觀,因此就會減少消費或多存點錢,加上企業也不願意投資,「不會陷入很嚴重的通縮,但就是『要死不活』。」

李志強認為,這種通縮形成主要是因為需求降低造成,如果不解決需求低迷,情況就很難改善,但需求怎麼去解決,要從政策面去改變,不只是對財產權方面的尊重,還要減少對市場的干預,「這兩個部分如果不改變的話,再用其他什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沒有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中日兩國政治體制不同,當時日本政權輪替頻繁,不同派系意見很多。大陸是集權領導,在政策推動上有一貫性、延續性,只要是大陸官方關切的問題,就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加上有日本這個前例可觀摩,更有空間避免走上後塵。

王健全提到,仍有不少企業實力堅強,像是比亞迪、寧德時代,加上民間儲蓄率高,這些都是大陸經濟面臨通貨緊縮、需求不振時,可因應困境的加分條件。

王健全認為,大陸社會內部凝聚力也與日本不同,日本內聚力很強,儘管發生30年經濟衰退,社會運作依然有序;大陸失業率攀升、民眾財富縮水,經濟信心已經受到很大衝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共20屆三中全會7月召開 延宕多時
下一篇
中國大陸零件漲價 中低階手機有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