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恆生指數落後台股 香港 「自由」溢價消失中

本文共1112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11月28日下午1時30分,台灣加權指數收在17341點,一度超越欲振乏力的香港恆生指數;隔日再乘著強勢格局,台股不但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還持續拉大差距,令台股投資人大為振奮。暌違了25年,台股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透露了什麼重要訊息?

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香港全面中國化」專題,解析港股與台股近年起落背後的因素,同時報導香港內需市場崩壞的實況,以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滑落的效應。

《財訊》報導指出,回顧過去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享有自由貿易的溢價,又接軌起飛的中國市場,一直有世界東方之珠的美稱;但隨著政經局勢的改變,未來的香港,恐怕就只是中國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了。

《財訊》報導指出,目前台股總市值約台幣55兆元,港股市值是台股的1.24倍,兩地市場差距還是很大;但指數為股價或市值加權,協助投資人判斷整體市場走勢,就算僅看指數個別表現,仍凸顯了港台兩地股市彼消此長的趨勢差異。

今年截至11月底,台股加權指數漲幅逾23%,是亞洲第二、全球13大強勢市場,而且基本面持續看好,加權指數有機會再上攻。反觀香港恆生指數,今年至11月底跌幅近15%,成全球跌幅第三大市場,僅次於上海B股和泰國。

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陸委會諮詢委員陳松興分析指出,「過去香港的價值來自兩個層面:一個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由貿易的溢價,另一個則是起飛的中國市場;但未來,香港很難再重回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了,頂多就是中國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了。」香港金融中心褪色,未來的港股也不被看好。

《財訊》報導指出,現在中國的金融透明度愈來愈低,特別是中小型的銀行,又叫國有行提供地產商無擔保貸款,讓中國銀行業淨利息收益率愈來愈低。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人也透露,這三年中國對待境外投資人的方式,讓國際投資機構涼透了心。香港現在自顧不暇,為了緩解境內金融危機和緩解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壓力,不僅中國減少對香港的南向資金,香港還得加大資金北上「輸誠」力道。

為了護盤港元,只能從金融體系抽走資金,以捍衛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致使銀行間流動性指標跌至近十多年來低點。

在政治方面,《香港國安法》、中國《反間諜法》的頒布,讓香港已經不再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法治也受到很大的打擊,外商亞洲總部搬離香港,富人將錢搬到新加坡,導致金融中心排名下滑,影響香港觀光和差旅收入,即使疫情解封後仍不見起色。

專家指出,「香港經濟三大支柱—地產、金融與觀光,都沒有看好的理由,而港股成分股中資的比重又那麼高,港股下滑是自然的事情。」中國金融和地產曾是香港股市的資產,現在都成了負債。

因此,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持續退步,降格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已是業界心照不宣的未來。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00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香港官辦文學獎規定模糊 疑扼殺創作空間
下一篇
美制裁援俄企業 20家陸港公司名列清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