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經濟前景難看好 喪失民間信心是關鍵

本文共843字

中央社 記者李雅雯上海16日電

中國COVID-19疫後經濟待強勁復甦,受到房地產危機、內需疲弱、出口不振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可見反彈,長期前景難看好,民間信心喪失為難以強勁復甦關鍵。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意味著需求疲軟;中國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中國9月出口額年減6.2%,跌幅較8月收斂,在全球通貨膨脹環境下,出口不振也是拖累中國經濟復甦腳步因素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日下修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國際貨幣基金對於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從7月預測5.2%下修為5%;對於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從7月預測4.4%下調為4.2%。下修原因為房地產危機、消費者信心疲軟等。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6日報導指出,中國經濟復甦仍受制於幾個不利因素,必須謹慎看待前景。這些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債務危機、民眾消費支出緊縮、海外市場對於產品需求降溫使得中國出口不振、歐美央行升息降低企業投資意願等。

中國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5%,跌幅較8月放緩,報導引述高盛經濟學家的意見解析,這是出於原油價格上漲,中國對於金屬、化工和能源的需求受到房地產持續低迷影響,PPI年增率呈現負成長已經持續1年。

報導引述華僑銀行(OCBC)駐新加坡中國研究部主管謝棟銘(Tommy Xie)的意見指出,縱使沒有大規模刺激措施,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也可達官方所設5%左右成長目標;中國經濟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反彈,真正挑戰落在明年、後年。

他列出中國即將面臨的經濟挑戰。謝棟銘指出,其中一個是螺旋式通貨緊縮,這是價格下降、需求疲軟相互強化的不利情況;另外為西方消費者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預計出口不振將拖累中國經濟整體成長。

報導引述經濟學家的看法指出,中國官方在取消房地產限購、下調央行利率、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等作為是「杯水車薪」,未能實現信心持久復甦,中國經濟難以強勁復甦主要關鍵在於欠缺民間信心。

中國將於18日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和其他等經濟數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搭機鬧事抓起來 大陸公安局10個月來拘留311人
下一篇
北京住房限購令大鬆綁 上海、深圳有望跟進放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