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協處滯陸國人預算用罄 海基會:爭取陸委會專案補助

本文共1001字

聯合報 記者陳政錄/台北即時報導

隨兩岸恢復疫情後人員往來,今年海基會協處接返「滯陸國人」案例數大增,截至七月已達去年全年的72%,導致預算已提前用罄。海基會副秘書長兼發言人蔡孟君31日表示,目前已透過內部預算留用方式支應,必要時也會自籌款項,和持續爭取陸委會專案補助,她強調,「一直都有跟陸委會溝通,政府跟海基會都是願意提供協助的」。

有關政府協處「滯陸國人」業務,本報先前專題報導受新冠疫情、大陸本身經濟成長放緩、美中貿易戰等影響,「台流」人數逐年上升,今年很可能再創新高,導致相關單位編列預算難以支應,甚至出現年輕化的「新台流」現象等。

對此,蔡孟君31日在海基會例行背景說明會上,回應上述情況。她首先說明, 隨著大陸總體經營環境漸趨嚴峻,在陸經商失敗、謀職不順之國人數量日增,尤其早年西進者晚年遇到罹病或經濟困頓,家屬不願或無力提供協助而乏人照料,甚至流落街頭等情況,成為非典型就業的「滯陸國人」,同時,他們並非都需要或願意接受協助,多半是健康出現問題,生活難以自理,才會向外界求援,或因被通報為社會問題而獲介入協處。

至於所謂「新台流」,蔡孟君說,從海基會協處個案來看,尚難斷定有年輕化趨勢,案件大宗仍屬年齡較長、患病、生活無法自理的國人。但她也坦言,近幾年有許多到大陸尋求發展機會的年輕人,有部分創業或就業狀況不順利,但仍選擇留在中國大陸等待其他的機會,沒有年老貧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情況,這些人就不是需要介入協助的滯陸國人。

蔡孟君強調,本會接獲通報協處滯陸國人案件並不因對象或肇因而有所區別,依其問題與訴求,只要經研判屬合理、必要,即提供相關協助。另一方面,案件來源多由各地台商協會通報,也會經過實地訪查確認、詳加審核。

她列舉四個主要協處情況,包括急難救助、協助返鄉,和收容安置與返台治療,以及因故身亡協助善後事宜,並坦言在疫情趨緩後,案件數明顯增加,今年截至7月案件數已達前年度的72%,致今年度陸委會補助本會辦理「協處台商人身安全與經貿糾紛」計畫預算幾乎於上半年提前用罄。

蔡孟君說,海基會已透過內部預算流用,自其他計畫科目項下流入,暫可滿足本年度協處案件所需,必要時亦將使用自籌款項支應。

至於外界關注,陸委會是否沒有繼續進行專案補助意願,以及明年是否增加預算,蔡孟君回應說,明年情勢難以預測,但海基會一直跟陸委會保持溝通,政府和海基會都是願意提供協助的。另就業務的必要性,她強調,「海基會是服務兩岸民眾的單位,這是我們的職責」。

根據海基會統計,近年協助滯留大陸國人返台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圖/海基會提供
根據海基會統計,近年協助滯留大陸國人返台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圖/海基會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一週內第2次 福建海警又赴金門海域巡查
下一篇
大陸房市以舊換新 上海跟進成第二座響應的一線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