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西漢大將霍去病所創建軍馬場 轉型拚觀光

本文共1300字

中央社 記者周慧盈張掖22日電

甘肅省祁連山麓有座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時期的山丹馬場,歷經時代變遷,昔日奔騰戰場的軍馬如今轉為觀光旅遊效力,所在地官員更雄心勃勃要爭取馬場成為中國國家級旅遊景區。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中國記協共同主辦的「兩岸記者聯合採訪」16日啟動,這項始自1992年的採訪活動今年主題是西北的甘肅省,23家來自兩岸三地的媒體近日走訪了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張掖市山丹縣南側的馬場。

山丹馬場位於祁連山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肅、青海兩省,平均海拔2600至3300公尺。採訪團抵達前,數十匹體型壯健的山丹馬早已等待在如茵草地上,吸引各家媒體一下車就迫不及待衝向馬群、按下快門。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據介紹可追溯至西元前121年西漢名將霍去病在此屯兵牧馬創辦的養馬場,其後到清代、民國都是官方直轄軍馬場;近年來隨著軍事需求的改變,轉型為央企旗下的地方企業,並朝旅遊業方向發展。

馬場副總經理趙生軍表示,馬場飼養規模曾達2萬多匹,目前存欄量為726匹。

趙生軍說,COVID-19疫情3年期間,中國大陸旅遊業蕭條,山丹馬場也不例外,隨著疫情解封,今年遊客較多,截至目前達5萬人次,旅遊產值每年約人民幣1000萬元(約新台幣4300萬元)。

中共山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文勇則告訴兩岸記者採訪團,山丹馬場要爭取成為中國國家旅遊景區。據了解,山丹馬場正積極籌辦首屆賽馬節,預計本月下旬登場。

造訪山丹馬場的隔天,採訪團來到距張掖市區30公里、分布面積約510平方公里的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當載著數十名記者的大巴漸趨漸近,仿佛波浪起伏、色彩炫麗的丹震地貌逐漸映入眼廉。

「丹霞地貌」因廣東省北部仁化縣的丹霞山而得名,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地質公園工作人員描述,一天當中、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丹霞地貌都各有韻致。此外,雖然形成時間久遠,但直到2000年初張掖丹霞地貌奇觀才被發現,並自2008年闢建為國家地質公園。這樣的彩丘式丹霞地貌,在中國大陸僅有一處。

「中國國家地理」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先後將張掖丹霞地貌評選為「中國最大的七大丹霞」、「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及「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

在闢建國家公園之初的2012年,計有23萬人次遊客訪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攬勝,隨著知名度快速打開,2019年遊客突破260萬人次;今年以來截至本月16日已破百萬人次,相比2019年,提前了12天,境內遊客比境外遊客多。

工作人員說,每年6月底到10月底是丹霞地質公園一年當中的旅遊旺季,預計今年7月底到8月上旬可達全年遊客峰值;絲路環線目前在中國大陸非常熱門,而七彩丹霞是必打卡之地。

雖然如此,甘肅省官員表示,參觀帶來了旅遊收入,但只是少部分,讓遊客多待幾天、下榻本地酒店、多多消費,才能創造更大收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曾說位於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甘肅最大機遇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上絲綢之路)。

甘肅省隨後加快相關布局,而文化和旅遊先行,打造絲綢之路國際旅遊樞紐,並規劃將甘肅建設成為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編輯:吳柏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衛健委主任將換人 預料由雷海潮出任
下一篇
中、法、歐「公平競爭」交鋒 習近平喊增進戰略互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