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獲利與業績對不起來?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用「一對一對應的原則」清楚掌握公司體質

提要

獲利與業績總是對不起來?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用「一對一對應的原則」杜絕業績浮報,清楚掌握公司體質

稻盛和夫。(美聯社)
稻盛和夫。(美聯社)

本文共2675字

經濟日報 天下雜誌

編按:稻盛和夫嚴加遵守的「一對一對應的原則」,從會計基本原則做起,不但讓企業免於陷入不實假帳、不法行為的危機之中,更能加強員工對公司的信賴感。

作者: 稻盛和夫

物品、金錢的動向與發票的對應

這章所要講述的是「一對一的對應」,這項與「以現金為本的經營」並列,皆是我的會計學中一貫基本原則。「一對一的對應」原則,不僅必須在會計處理方法中嚴格遵循,同時能夠規範企業與企業員工的行動,在成就得以承受內外檢視,杜絕不法行為,打造像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上,更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經營活動中,一定會產生物品與金錢的流動。這時,物品與金錢或發票必須要保持一對一的對應。這項原則,我稱為「一對一對應的原則」。

乍看之下,這項原則非常理所當然,但是,實際上,在現實當中卻有形形色色的理由,導致無法遵守。舉例來說,發票先行處理之後,商品才送達;或是相反地,商品先送達之後,翌日才開立發票。這類情形即使是在一流企業當中,也是頻繁發生。這種「發票處理」乃至「帳外處理」,只要稍有寬容,數據就會成為可隨意操弄更改地不實假帳,最後會使得企業的財務報表,成為毫無信用價值的資料。

事實上,我經常耳聞因為季末業績不佳,浮報營業額的例子。例如致電給客戶拜託:「因為這季營業額不足,我們將開立十億日圓的發票,其中包含這些、這些等商品;下一季初時,麻煩請以退貨處理,就可歸零。」為了讓季末營業額業績亮眼好看,於是與客戶串通開立發票。這種做法,有一就有二,公司員工會因此逐漸麻痺,認為數字是可以隨意操作,甚至養成本來就應該要任意操作的觀念。

結果,最後導致公司內部的管理僅存形式,嚴重敗壞企業組織內部的操守道德。如果員工知道數據能夠作假,就不會有人願意努力認真工作。這樣的公司絕對難以繼續發展。

「一對一對應的原則」就是為了防範這類狀況的發生,希望能夠即時確認所有發生的事實,促使管理透明無死角。企業內部只要徹底執行一對一對應,就沒有人能夠隨意假造數字,更不會無端開立發票,或是商品無據發送等情形。只要物品流動,在核對之後,馬上開立發票,如此一來,數字就會如實反映。

「一對一的對應」關鍵在於「徹底」遵守與執行,架構透明可見的體制,讓蒙混含糊的事實,難以隱藏。從最高管理階層以至所有員工,都能遵守「一對一對應的原則」,就能防止不法,提高企業內部的道德觀念,加強員工對企業的信賴感。

而且,所有發票數字的合計,直接就是企業整體的業績數字,由此製成的財務報表,也將真實呈現企業整體的實際狀態。

雖說「一對一對應的原則」看似是再基本不過的方法,但是在徹底執行之後,不僅能夠提高企業內部的道德觀,還能同時讓企業內部的各項數據都具有信賴價值。

在美國的經驗─銷售與進貨的對應

京瓷創業後的第三年,一九六二年我初次前往美國。當時日本的陶瓷業市場相當侷限,在尖端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國,我希望能夠將自家的陶瓷製品打進美國市場。最初,由於毫無生意上門,吃盡了苦頭。

一九六八年,在後來成為半導體產業重鎮的矽谷附近,加州的森尼韋爾市成立營業事務處,開始拓展當地的事業。當時,我派任在總公司擔任貿易經理,並有豐富海外經驗的上西先生,加上剛進公司的年輕員工,派駐美國。

當時那位新進的年輕員工,就是目前的京瓷專務梅村先生。上西先生的英文流利,卻是一位會計的門外漢。梅村先生是理工科出身,當時不但不懂英文,對會計更是一無所知。於是,森尼韋爾事務處成立之初,麻煩一位舊金山日僑第二代的會計師前來指導。梅村先生應該負責發票處理,卻因為總是記不住規則,而顯得辛苦吃力。

當時,我自己對會計也是一竅不通。於是,我到美國出差時,邀請梅村先生一起前往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學習會計。位在舊金山郊外的史丹佛大學圖書館裡,不僅藏有艱澀難懂的專書,甚至還有講解賣菜小販記帳用簿記方法的簡單書籍。真不愧是注重實務經驗的美國,我與梅村先生兩人,一起從會計的基礎開始學習。

不久之後,幸好美國的事業逐漸順遂。當時,剛好是矽谷的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時期,京瓷接到快捷的訂單愈來愈多。快捷是當時最大的半導體製造業,促成往後半導體產業的長足發展。梅村先生以超人般的能力,獨自一人包辦業務活動、商品訂購、交貨管理,甚至是會計處理。

從派駐事務處成立,逐漸發展成為海外公司之後,我前往美國勘察。

梅村先生興奮地對我說道:「老闆,公司終於平穩順利地步上軌道了。上西先生也非常開心。」我實際查看半年份的業務成績,營業額與獲利都成長增加,但是,每個月的財務報表卻是時而大幅虧損,時而大幅盈餘。

我問道:「這種情形怎麼可能發生?我千交代萬交代,吩咐一定必須按照一對一的對應原則處理啊。怎麼可能這個月份銷售這麼多,竟然是虧損;下個月是同樣的銷售量,卻是盈餘,簡直毫無道理可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梅村先生答道:「我們都是依照會計師的指示進行處理,的確沒錯。」

我仔細調查這份糊塗帳,發現問題在於沒有完全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以下是實際的處理內容。

公司接到客戶快捷半導體公司的緊急催促,商品從日本空運運抵美國。

貨物抵達舊金山機場之後,立刻促請通關業者提貨、通關,送抵森尼韋爾事務處。梅村先生因為接到快捷十萬火急的催促要求,只顧著將商品以最迅速的方法送交客戶。不過,當時,他確實開立了售貨發票。

但是,日本京瓷出貨到美國森尼韋爾海外公司,開立出貨請款單的「裝運單據」,透過銀行發送,在一週之後,才寄達美國。梅村先生在收到裝運單據之後,才根據單據內容列入進貨計算。

結論就是,他沒有處理在美國銷售商品的進貨發票,卻先開立售貨發票。所以,商品在月底從日本的工廠出貨,送交客戶,產生結餘。但是,一週以後進行進貨處理,造成下個月的大幅虧損。如此一來,每個月的獲利數字總是大幅波動。當我指出這點不合理時,梅村先生解釋,因為沒有收到透過銀行發送的「裝運單據」,尚未確定應付帳款金額之前,無法處理進貨

程序。

他的解釋合理,但是「一對一對應的原則」仍須嚴格遵守。因此,到貨之際,必須馬上進行進貨手續,也就是進貨時,立刻開立進貨發票,列入對日本京瓷的應付帳款。然後,等到收到經過銀行發送的「裝運單據」之後,對照進貨發票,將應付帳款轉為對銀行的支付債款。以上兩點指示,我囑咐梅村先生必須確實遵守。

即使看似每項交易都如實處理,但是銷售金額與進貨,沒有一對一的對應,就會像上述實例中,造成每個月獲利與營業成績無法連結的變動。會計再怎麼努力,如果每個月的結算沒有一對一對應的正確處理,會導致經營決斷根據錯誤數字,誤導企業的未來掌舵方向。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稻盛和夫 實學(暢銷紀念版):及時發現營收虛胖徵兆,打造高收益企業的財務管理原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天下網路書店,提供前瞻觀點、專欄文章以及出版品資訊,期待與您一同打開閱讀視野,豐富知識人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市場評估美庫存和中東可能休戰 國際油價基本持平
下一篇
Fed鷹調放軟 鮑爾:不考慮再度升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