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太陽能廠再亮「紅色警戒」 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陷內外夾擊

提要

全球庫存大爆倉 陸企透過東南亞洗產地 低價傾銷台灣 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陷內外夾擊

歐美市場庫存大爆倉,大陸太陽能模組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的產品無處銷售,轉向大量傾銷台灣。(美聯社)
歐美市場庫存大爆倉,大陸太陽能模組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的產品無處銷售,轉向大量傾銷台灣。(美聯社)

本文共912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全球太陽能供過於求壓力加劇,歐美市場庫存大爆倉,大陸太陽能模組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的產品無處銷售,轉向大量傾銷台灣,並以市價六、七折拋售求現,售價比台廠成本還低。太陽能紅色供應鏈不惜成本在台殺價倒貨,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台廠再度面臨「紅色警戒」。

相關傾銷效應,也造成台灣太陽能廠產品在國內內需市場占比大幅萎縮的狀況。業界估計,去年全台來自東南亞等地的進口太陽能模組占比約二至三成,如今已攀升到超過四成,甚至朝五成靠攏。由於內需市場是近年台灣太陽能廠最大出海口,如今進口產品占比節節攀高,台廠高度警戒。

此前,國內太陽能市場因總統大選前導致地方政府觀望,核發電廠許可腳步停滯,衝擊元晶(6443)、茂迪、聯合再生等台廠出貨動能,如今又有紅色供應鏈擴大來襲,台灣太陽能廠面臨內外不利因素夾擊,陷入四面楚歌險境,敲響產業警鐘。

太陽能業「紅色警戒」再起
太陽能業「紅色警戒」再起

不具名的本土太陽能模組大廠高層透露,歐美市場因太陽能模組廠家生產量太多,導致國際價格暴跌,已低於現金價,明年恐有多家國際太陽能廠面臨關門窘境,台廠難逃波及。陸企先前拚命在歐洲、美國市場塞貨,如今歐美兩大市場已「塞(貨)無可塞」,庫存大爆倉,「歐洲當下庫存量三年都消化不完」。

隨著歐美市場庫存大爆倉,陸企在東南亞製造的太陽能模組轉向來台傾銷,並以市價六、七折拋售,只為拿回現金、消化庫存,報價甚至比台灣太陽能模組廠的成本還低。

國內太陽能模組廠表示,太陽能模組材料的組成,包括電池、玻璃、背板、鋁框等,而光這些物料成本就差不多就已達每瓦20美分,其他人工、運費以及其他營運成本等,都尚未列入計算。如今,東南亞製的太陽能模組報價卻比台廠成本還低,透露這些廠家只為倒貨求現,甚至以較低劣的品質銷售台灣市場,不但會造成台灣本土製造業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引發國安危機。

業者分析,這些將太陽能模組傾銷到台灣市場的東南亞太陽能廠,都是大陸太陽能廠在海外的「分身」。先前大陸太陽能廠為規避各種關稅、反傾銷等政策,過去幾年積極在東南亞設立公司,藉由「洗產地」的方式,從東南亞出貨到各國市場,但即使台廠、政府都知道,仍無法阻止東南亞模組傾銷台灣的狀況持續擴大。


延伸閱讀

大陸廠商「洗產地」銷台灣 太陽能模組三雄:將成國安隱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陸重點鋼企Q1獲利大跳水 業內: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
下一篇
央行首季理監事會議紀錄2,400字長文 通膨出現33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