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外銷訂單連12黑 今年不妙 全年已確定衰退

提要

8月記憶體、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等接單都下滑 整體年減15%

8月出口衰退幅度收斂至個位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8月出口衰退幅度收斂至個位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9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20)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因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續存,終端需求疲軟,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8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60.4億美元,年減15.7%,跌幅較7月再擴大,呈連續12個月負成長。經濟部預測,第4季仍有機會轉為正成長,但全年已確定不可能轉正,為第二年負成長。

台灣近期外銷訂單
台灣近期外銷訂單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由於終端需求持續走緩,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客戶下單保守,使得電子產品的年減幅從7月的0.4%,8月擴大為年減17.3%,致8月外銷訂單不如預期。其中,記憶體、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晶片通路等接單都呈現減少,惟IC設計接單增加,抵銷部分減幅。

累計今年前八月外銷訂單金額3,623.3億美元,年減19.1%,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

以前8月外銷訂單金額累計3,623億美元來看,跟2022年全年接單6667.9億美元相比,相當未來每個月訂單必須要有762億美元以上;如果要超越2021年的6,741億美元,相當未來每個月訂單必須要有780億美元以上,依訂單數字來看已難達成,因此全年會呈現負成長,且持續二年負成長。

不過,黃于玲指出,整體外銷訂單表現,預期第3季會比第2季好,第4季又會比第3季好,目前看到有幾個突破點,包括:AI商機正在發酵,雖然影響大小還看不出來,但基本上是往正向走;第二則是愈來愈多產品的庫存去化已呈現相對健康水準,待整體製造業需求上來,相信就會有明顯的訂單挹注動能;第三個突破點,則是國際各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上市,雖然買氣未定,但可持續觀察;又加上去年第4季基期較低,有機會讓第4季外銷訂單轉為正成長。

若按貨品別觀察,黃于玲表示,由於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加上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客戶下單謹慎保守,致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分別年減14.6%及年減17.3%,光學器材則是年增2.5%,是去年2月以來首次轉正。

傳統貨品亦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加上國際油價低於上年同月,致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及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17.5%、年減15.7%、年減14.7%及年減12.4%。

經濟部外銷訂單廠商9月動向調查顯示,按家數計算之動向指數為46.5,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52.9,預期9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8月增加,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54.5、51.2及50.1。

延伸閱讀

我國對陸外銷訂單 連17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