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ETF 20周年/每兩個台灣人就有一人持有 看ETF的質變與量變

提要

台灣ETF的質變與量變 迎接2.0時代

ETF受益人接近700萬人次,相當於台灣每兩人就有一人持有,促成台灣資本市場的質變、量變、共變。美聯社
ETF受益人接近700萬人次,相當於台灣每兩人就有一人持有,促成台灣資本市場的質變、量變、共變。美聯社

本文共2248字

經濟日報 記者高瑜君/專題報導

ETF受益人接近700萬人次,相當於台灣每兩人就有一人持有,促成台灣資本市場的質變、量變、共變。如今ETF儼然是投資人這一生的投資過程中的必然,因為你有可能有ETF、或是你手中的個股有可能是ETF的成分股。

從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在2003年6月25日發行,ETF台灣發展已經20年,從乏人問津到風靡全場,催生者之一、有ETF教父之稱的元大投信董事長,也是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說:「下一個20年,也是ETF2.0時代的開啟。」

在6月20日元大台灣50上市20周年記者會上,劉宗聖感性地提出「三個感謝與一個期許」:他感謝主管機關與證券周邊單位支持及協助,完善了台灣ETF地貌與天際線;再來是感謝金控團隊,創造ETF生態圈,第三感謝是將近700萬ETF投資人。最後期許「不只曾經擁有,還要天長地久,願下個20年,更好、更大、更久、更強」。

統計至6月底,台灣上市櫃合計ETF達240檔,總規模3.06兆元,投資人數646萬人,投信業界認為,眼下不論是當前的全球或台股金融情勢,或是台灣投信業所處的競爭環境,ETF正值黃金年代、是投信業最值得發展的商品,台灣ETF也不間斷地傳出佳話:元大台灣50反一規模一度突破破千億元、成為市場全球最大槓反向ETF;債券ETF總規模僅次於美國市場;股市中約六成的散戶人手一檔ETF傲視全球、2022年受到股債雙殺影響全球資產大縮水,國內ETF、尤其台股ETF逆行而上。

元大台灣50成立滿20周年。記者林俊良/攝影
元大台灣50成立滿20周年。記者林俊良/攝影

ETF在最近五年的發展,也讓向來追高賣低、炒短線的台灣投資人轉性。在ETF推動下,小資族以定期定額方式持有,從交易數據可以發現台股愈跌、ETF規模愈大,完全符合投資「高賣低買」的教條,從而發生正向的投資力量;台股上萬七,也不見以往的淺碟特性:過熱爆量,因為多數散戶轉進ETF,也使得台股明顯走上法人市場。

正是龐大且穩定的散戶資金開始流入ETF市場,同步讓證券圈生態發生質變、且產生通吃四海效果,可以歸因ETF有六大特性:一、分散風險,投資一籃子股票;二、成本低廉,平均管理費為共同基金的三分之一;三、交易方便且彈性,盤中可以隨時下單;四、透明度高,投組一目了然;五、掌握趨勢,指數化投資免去選股煩惱;六、資產配置的原件,跟隨大盤的最佳化選擇。

ETF能大行其道,崛起的背後有九大關鍵:

一、2022年空頭,ETF是空頭的最佳投資朋友;

二、洗錢防制政策,全球開戶便困難,用ETF交易相對便捷;

三、客製化指數,愈來愈多符合投資心中所想產品;

四、零股交易,大幅降低小資、年輕族進場門檻;

五、存股盛行,長期投資帶動定期定額不間斷;

六、KOL(網紅中的關鍵意見領袖) 鼓吹被動式收入及財富自由等風潮;

七、稅負優勢,一般ETF證交稅千分之一、債券ETF停徵證交稅;

八、錢滾錢效應,在受益人數極大化下也帶動交易量以及交易策略的多元發展;

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WFH(在家工作)使得舉凡合適於網路交易的商品大量受惠,ETF正是其一。

ETF的量變可以用震驚市場來形容。自2003年的第一檔元大台灣50問世、一家投信業者寶來投信(現為元大投信)發行,當年底ETF資產規模35億元,日均成交值2.6億元,占市場總成交值0.28%;時至今天有240檔ETF、16家投信參與發行、總受益人數646萬人、總規模突破至3.06兆元、成交量占台股上市比重22.1%,改寫台灣投資天際線。

累積十年血與淚 ETF引發共變效應

ETF帶動的共變效應,是歷經了十年的血與淚。2019年境內基金再度奪回主場優勢,出現明顯分水嶺,成功超越境外基金規模,台灣ETF功不可沒,因其已經占據境內基金總規模的半壁江山,不單單讓投信業者在資產管理中殺出一條生機,ETF也重塑台灣資產管理業的結構與生態,使境內業者競爭力提升,並使境內與境外基金規模差距不斷拉開。

ETF不僅蠶食境內主動式基金、境外基金,也把餅做大,壽險保單、銀行定存等等周邊金融資金加入;ETF自建的生態系,還發生外溢效果:不僅投信有經理費收入,銀行有保管費收入、券商有手續費、證券造勢商有價差以及掛單收益、國內外指數公司有授權費收入、期貨商有期貨與反向ETF下單收入、KOL自媒體興盛等等,都得益於ETF的昌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漸漸長成枝繁葉茂的ETF大樹。

人手一張ETF不是夢

現在,國內39家投信業者中有四成業者跳下來ETF市場共襄盛舉,儘管它仍是「毛利低、不賺錢的產品線」,但過了一定的規模門檻就是「躺著賺」,因此不少投信嘗試性發行不賺錢,一度放棄又回頭經營,連一直站在場邊觀望的外資投信,也重新考慮或加入市場。

市占率來看,⽬前以元⼤投信33%獨⼤,⽽前五⼤ETF發⾏公司元⼤、國泰、富邦、中國信託、群益投信合計則占了87%的市占率,代表ETF發行有先佔優勢、大者恆大的趨勢仍未改變。

走到今天的成就,ETF前五大投信業者均認為這不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簡短概括用一句來形容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時勢造英雄」。

如今來到ETF的中繼站的時點,看好未來不論是ETF發行商、生態圈、產品延伸性等都會將ETF這塊大餅愈做愈大。劉宗聖認為:「發展模式將由零和、競合、整合」,在良性循環下,亦會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對投資人來說這都將一件好事。

展望下一個20年,ETF的參與者普遍認為大有可為,對於未來充滿期待,包括產品創新性、外溢性、重複購買性、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可能性、配置多項化等;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更直言:「總受益人數挑戰台灣證券實動戶的1,200萬、人手一張ETF,不是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