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烏克蘭人熱帶島嶼彼此取暖 未來茫茫無所依

本文共1584字

中央社 1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峇里島25日專電)微風徐徐的週末午後,距離烏克蘭約一萬多公里的峇里島烏布小鎮(Ubud)一間咖啡廳聚集一群烏克蘭人,他們的餐桌旁放置「支持烏克蘭」的看板,四處則掛滿象徵烏克蘭國旗的藍黃色絲帶。

這場慶祝烏克蘭「伊凡庫帕拉節」(Ivan Kupala)的聚會有近40名烏克蘭人參加,有人身披國旗,也有人頭戴以花和樹葉編織而成的傳統頭飾,他們一起高唱烏克蘭歌曲並享用家鄉食物。

這群來自遠方的烏克蘭人在亞洲熱帶島嶼彼此取暖,試圖找回家園被俄軍入侵前的美好。但在一片歡樂氣氛下,口中談論的則是遠方戰事,那是一種享受家鄉文化,卻得同時嚴肅面對家鄉正籠罩在戰火下的無奈。

今年5月甫從基輔搬至峇里島的漢娜(Hanna)回憶2個月前的生活仍激動不已。她向中央社說:「當空襲警報響起,我們就得逃到地鐵站或地下室躲避,且常發生在半夜時刻,對身心造成極大壓力。每天,都有人因戰爭死亡,這已經成為常態,但根本一點都不正常。」

28歲的漢娜2個月前被公司解僱,在失去手機工程師的工作後身心疲憊,加上基輔因戰況愈來愈不安全,家人朋友都鼓勵她離開烏克蘭,她才下定決心暫別家鄉。

漢娜難過地說:「基輔響起空襲警報的頻率增加,導致大家壓力很大,有些人甚至連躲都不躲了,所以每天都有人死亡。」

這是漢娜首次踏上東南亞土地。她說,比起歐洲,峇里島的生活費相對低廉且能直接在機場辦理落地簽證,十分方便。目前,她只靠積蓄生活,平時在島上會衝浪、看書、參加公益活動及與烏克蘭朋友聚會,最重要的是「每天緊盯家鄉戰況,並和家人朋友通話」。

漢娜是俄烏戰爭爆發後,選擇搬至峇里島的數千名烏克蘭人之一。據峇里省政府統計,2022年共有7466名烏克蘭人入境峇里島,今年截至5月則有9643名烏克蘭人入境,比去年一整年還多。

大部分的烏克蘭人和漢娜一樣使用落地簽證,該簽證允許停留30天後再延長一次,通常烏克蘭人會在簽證到期後,出境至鄰國再返回峇里島。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漢娜仍住在基輔,離開家鄉並不是容易的決定。她的父親作為軍人在前線作戰,漢娜時時刻刻都擔心父親的安全。在抵達峇里島一個月後,漢娜就因過於想家而回到基輔,約2週後才再回到峇里島。

漢娜的家人和朋友在戰爭爆發後四散至歐洲、美國及澳洲等地,親朋好友被迫遠離家鄉,在不同地方展開新生活。

總是掛著甜美笑容的漢娜,言談間始終摻雜一股低落思緒,她非常思念家人,受訪時眼角數度泛淚。她哽咽地說:「我的家人都希望我留在峇里島不要回去,但我實在不想和家人分開。」

談及未來,漢娜則說「無從計畫」。她透露,以她現在的身心狀態,回到基輔也很難找工作。

許多旅居峇里島的烏克蘭人都對未來感到茫然,主辦烏克蘭聚會的德米特羅(Dmytro)也是其中一人。這場戰事打亂他的人生計劃。

去年2月戰爭爆發時,德米特羅正在峇里島渡假,但戰後房子遭炸毀,無家可歸的他決定暫時留在島上生活。

德米特羅說:「我的生活因這場戰爭天翻地覆,基本上我失去了所有,包括我的人生、我的房子和我的錢。」

德米特羅原本想在峇里島找尋創業機會,但受戰爭影響,他的資金被凍結,現在只能靠積蓄且戰且走。

作為凝聚烏克蘭社群的主要人物,德米特羅在戰爭爆發後就開始透過募款支持烏克蘭,同時也會與印尼人共組慈善活動幫助峇里島的貧困兒童。他希望,烏克蘭人能更加融入在地社群,而不是只當個外來者。

漢娜也常參與當地的慈善活動,貢獻一己之力,但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她也被迫思考未來要如何生存,因為積蓄總會有見底的一天,而俄烏戰事曠日持久,若不返回烏克蘭,她就勢必得在峇里島找到工作。

漢娜說,儘管家鄉的人都希望她繼續留在峇里島,而她也十分享受島上的輕鬆生活,但「人親、土親」,無論峇里島多麼美好且舒適,她仍希望能早日回到家鄉。她說:「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人,因此必須回去繼續支撐烏克蘭,這對我非常重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