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6字
美國擔心先進半導體製造過度集中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台灣,故以晶片法案鼓勵遷廠美國,但根據MarketWatch報導,這項法案的設計有缺失,不僅無法達成目標,還可能削弱台灣的核心產業、威脅台灣的安全,連帶影響到輝達(Nvidia)和其他科技巨擘。
全球半導體業向來以高度專業分工、效率極大化的方式運行,上中下游由各國公司分別主導,包括專注晶片生產的台積電(2330),設計晶片的公司如美商輝達、超微(AMD)和博通(Qualcomm),專業製造微影設備的荷蘭商艾司摩爾(ASML),以及提供晶片設計軟體服務的英國公司安謀(Arm)。
MarketWatch刊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教授謝長泰、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清華大學教授史欽泰等人共同撰文,指供應鏈的各部分雖可能因專業化分工而形成瓶頸,但許多地方並未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
該文不看好台積電赴美設廠。相較於台積電熊本廠提前完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進度嚴重延誤。專家直指美國很難找到有意願且具晶片製造專業技術的員工,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可能重蹈該公司在大波特蘭區的 Camas 晶圓廠覆轍,那裡的員工生產率比台灣低了50%。
失當的產業政策恐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文中列舉三大風險,首先是台積電可能從努力創新的公司轉變為更關心如何獲得補助的公司,最大受害者將是客戶和供應商,大多數是美國公司。也可能拖累 AI 革命停滯不前,因其多半仰賴台積電代工製造的晶片。
其次是台積電可能降低對台灣產能的投資,導致整個產業因應需求衝擊的韌性降低。
最後,台積電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還可能被另一家公司取代。有人認為,晶片法案是美國試圖攫取台灣技術的手段。台積電殞落將強化美國並不關心台灣安危的感受,而台灣的經濟和安全若被削弱,對美國國安的損害遠超過在美建立半導體廠區帶來的收益。
文末建議,美國不如承諾保衛台灣,改在不損害台積電核心業務的國家,例如日本,建立半導體產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