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買股連賺10年進入「交易的冬天」:別覺得5%年度虧損少,這與單日25%巨虧相比沒有比較好

提要

蓋大廈需要的重要「磚頭」/投資想穩穩賺?先思考「早有定論」的問題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453字

經濟日報 樂金文化

編按:作者初入股市時是14歲的中學生!他被身邊賺錢的親戚和電視劇吸引,幻想自己也可以大撈一票。然而正是這股年少輕狂,毀掉爸媽三分之二畢生積蓄的心痛,即使多年後的今天,他可以賺到數十倍的利潤,但他深知投資者的成長是非常痛苦的。「你賺到的錢,只不過是市場先借給你,等它跟你討回時將異常兇狠!」

因為自身經歷,作者告訴大家「歹路不可行」。然而,他也發現,近年房價飛漲,身邊許多二十多歲、正要告別童年的孩子真的壓力很大,沒有什麼行業能夠像投資有如此低的進入門檻,又有驚人的短期報酬。「如果不得不走這條坎坷的交易之路,但願你能少繞幾個彎。」

作者: 金融帝國(譚軒)

隨著近幾年程式化交易和私募行業的蓬勃發展,順勢交易策略表現出收益快速衰減的特徵。在經歷了十個連續盈利的年頭後,本人自2017年開始進入「交易的冬天」,甚至在三年內出現過兩次虧損年。好在虧損幅度都能控制在5%以內,並且中間一年的利潤也足夠覆蓋前後兩年的虧損。

這三年的困境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雖然遠遠不到無法接受的程度,卻對系統的有效性難免產生懷疑。千萬別覺得5%的年度虧損不足掛齒,這與單日出現25%的巨虧並不矛盾。

每當歷經前所未有的資金回撤時,總會擔心自己的言論是否存在誤導他人的可能?雖然我至今仍在使用單純的順勢交易系統來養妻活兒,但卻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更多種的商品分散、更為苛刻的風控手段,甚至是接受更低的收益水準。

倘若重倉追蹤少數幾個商品,運氣差些絕對存在爆倉的可能。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年前我就已經不在網路上繼續發表文章,否則真難保不會讓初學者造成財務上的災難。

公平的說,順勢交易仍然是最為穩健的策略之一,虧損的自限性使其至少存在明顯的分散價值。只不過「平均年化收益」與「最大回撤幅度」的比值,已經降低到無法以穩健的資金管理來實現豐厚利潤。

換言之,單純的順勢交易已經無法收益卓越,從而很難再以此賺得第一桶金後靠交易為生。其中的原因倒也不複雜:程式化交易的幾行代碼就能追上我十年以上的經驗;私募基金的銷售團隊,可以輕鬆超越我一點一滴的資金積累。

順勢交易策略的難處並不在於如何熬過虧損期,而是必須親手不斷重複造成虧損的操作。程式化交易近乎完美的解決了此難題:歷史回溯的統計結果能給予使用者信心,全自動的虧損方式又將順勢交易變得無異於指數投資。這使得堅持系統就像被動等待解套一樣容易,反倒是停止交易成了需要勇氣的主動行為。

好的一面是,雖然低進入門檻的私募行業造成大量資金湧向順勢交易,但投資者卻難以接受不夠平滑的資金曲線,迫使基金經理逐漸轉向容易被大眾接受的交易策略,而我最後的核心競爭力似乎只剩下自有資金可以接受更大幅度、更長時間的資金回撤。

始於2020年的牛市使順勢的利潤有所恢復,但過高的噪音成本卻無法再將倉位保持在原先水準。或許順勢交易策略就像所有的朝陽產業一樣,市場競爭終將使暴利期不可逆的轉為成熟期。

以十年前的市場特徵來看,順勢交易策略具有近乎普世的有效性,執行層面的難處則在於用信念對抗本能。

為了讓讀者能夠相信顯而易見的道理,斬釘截鐵的說明方式未免顯得有些過猶不及,大量使用類比法闡述觀點也難免存在瑕疵。

雖說透過產生共鳴的方式可以傳遞信念,但尋求共鳴在本質上卻與批判性思維相牴觸。讓我不免感到尷尬的是,喜歡裝神弄鬼的江湖騙子也擅長用此法來唬弄人。

理性主義並非沒有陷阱,畢竟大眾往往很難意識到「正確的邏輯並不等於正確的結論」。如果說後者是「沒有證明不了的命題,關鍵是需要什麼樣的假設」,前者就是「沒有觀察不到的規律,關鍵是需要什麼樣的角度」。這說明我在書中的所有觀點,都不過是特定視角下對市場的觀察。

曾經,賺錢容易的時候倒沒什麼大問題,但如今有效性已經愈來愈取決於讀者自身的狀態。我覺得有義務向信任自己的朋友坦誠,隨著順勢交易策略得到業內的普遍認可,充分競爭的結果使其很難滿足初學者的需求。

事到如今,我有些擔心會讓讀者形成不切實際的信念,更不希望由此對市場失去了開放性的態度。必須承認的是,心無旁騖的堅持機械化系統,甚至於「放棄思考後忠於趨勢信仰」,恰恰就是我當年想要達到的效果。

這無疑是種矛盾但卻並非錯誤,畢竟社會科學理論本應該是成對出現的。從絕對意義上深究孰是孰非,只會徒勞無功,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找到各自的「適用邊界」。

正如相對論和量子論分別適用於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自然科學理論的「適用邊界」只是不會產生歧義而已。

我愈來愈覺得社會科學中無法剝離的不確定性,完全可以將其理解為「適用邊界」的不確定性。總而言之,請讀者朋友不要從絕對的角度來理解任何觀點,畢竟它們只有在一定範圍內才會是有效的。

如果說程式化交易是造成順勢利潤衰減的主要原因,交易者最後比拚的很可能就是不可量化的部分。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思考預測、基本分析等此前書中「早有定論」的問題,並且用更為開放的態度來審視其他理念的合理性。

比如說,基本面分析難以量化的特點,反倒有可能成為保持有效性的護城河。如果我們以市場走勢與主流觀點的差異做為切入點,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套「包含現實」而非「為現實指明方向」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呢?

雖然我現在不覺得自己可以為讀者提供一整套應對市場的方案,但還是希望某些片段能讓有緣的朋友獲得些許啟發。當我不再試圖提供一整座「大廈」時,或許某些理念做為「磚塊」仍可擴展思考。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出版《走出幻覺,走向成熟:敗光父母家產,最後翻身數千萬身價的系統交易專家啟示錄》

作者:金融帝國(譚軒)

1982年生於天津。1997年偶然涉足股票市場,自此開始經歷慘痛的虧損。他從不否認與迴避過去的虧損,而是將這段經歷視為寶貴的財富。經過十年的鑽研與思考,才使交易觀念日漸成熟,最終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賺到第一桶金。他不喜歡金融業的氛圍,所以沒有成為業內人士。因為希望自己能夠拋開利益,與大家進行單純的交流與探討,建立了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正是這股支持與期待的力量,促成本書的出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樂金文化,創立於2018年,我們秉持編輯專業和文化使命,探索世界重要的問題、思想與趨勢,透過引介、出版海內外的優質好書,期許為每位愛書人帶來一場場的心靈饗宴,讓好書不寂寞。

上一篇
年領百萬股息,年化報酬率24%!慢慢走比較快…存股達人心法教戰:高息股存股看好「這6檔」
下一篇
90歲黃媽媽的30坪土地傳承,繼承、贈與、買賣...哪種最省稅?小心多繳270萬「後續出售稅更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