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沒買到270元台積電、20元聯電?他看透賺小賠大的散戶:人生需要的不是1,000元,而是1,000萬!
股市很熱,但賺大錢的人終究還是不多,問題出在哪邊?
賺小賠大是人性,克服這問題才能長遠穩健獲利。全球股市熱烘烘,這顯而易見,早上聽到一位60幾年次的家長,說去年公司給了一筆遣散費,算還不錯,公司政策要汰換新血,於是把他們年資較長的換掉,不過拿到這筆200萬再多一些的錢,也接受了。
結果拿去投資股票,想說多頭市場,賺起來真的比較快,去年一整年還不錯,也覺得乾脆別找工作了,專心在家看盤就好,但可惜的是,遇到今年三月那次疫情,殺得措手不及,還用融資去買近千元的股票,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1000元的股票一張不是要一百萬嗎?他說看書學的,而且不用融資根本買不起啊!後來當然因為壓力關係,賣在很糟糕的價格,剩下多少錢就不知道了,畢竟日子都這麼難過,還有兩個孩子要養,這怎麼問下去。
從三月之後的V型反轉,很多人賺到錢,理財雜誌也幾乎沒人在提2/21~3/23那段可怕的經歷,那實際上那短短一個月讓多少人虧數百萬、數千萬,數億,這是血淋淋的事實。
是的,有人說我們關注那些賺大錢的人就好,台積電買270~280,或者聯電買20元以下,我們也為賺錢的投資人開心。
只是當時疫情的關係,財富散盡的人們,後來往往也沒錢再投資股票了,即便看到線圖再漂亮,或者台積電的發光發熱,那都不關這些「慘戶」的事了。
另一位家長則是秀出交易單給我看,說他台股當沖都有賺,早就知道不能玩波段,股票放長就是危險,推薦我去做幾把。
我笑笑說不懂股票,台股我看不懂,太複雜。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先行離開,不過看到手機螢幕都是賺一千多到三千多,虧的時候都一萬多,只是筆數較少,畢竟最近的確好做些,那長久下來很可能又是犯了賺少虧多的常見毛病。
人生需要的從來不是一千多塊,需要的是一千萬。我常跟讀者同學這麼說,因為這是事實,大家都深有所感。大多數台灣人沒差那一千、兩千。我沒多說什麼,反正也不是很熟,他台股當沖正賺錢,又怎麼可能聽的進去。
昨天經過環山路去買東西,也是路上兩個老人家在聊聯電,一位說「台積電500這麼貴,買不起你不會去買聯電嗎?XXX,北七喔,這麼簡單都不會。」
另一位聽得出來剛進場沒多久,還有問手續費跟稅金怎麼算,後來買完東西我就走了,只覺得這次真的行情很大,好久沒這樣的盛況,真的會想到以前的回憶。
對於投資理財,這是一條漫長的路,短則30年,長則40~60年,趁年輕時趕快養成正確的觀念,對於未來有莫大的幫助,當然,還沒跌倒過的人,用小資金摔倒是無妨,不要像那位融資虧翻的家長,200多萬對很多小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錢,不要以為人人家中都有好幾百萬可以賠,真實的狀況往往是家中要出手贊助了,要是沒家中可以幫,那這個家長跟孩子們又該怎麼辦?
很辛苦,真的很辛苦。一切都源自於踏上股票投資這條路?是這樣嗎?不對,他是因為沒有妥善了解工具,貿然去玩融資這把火。
台股已經下市的原油正2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一堆人竟然不知道「油價上漲,原油正2不一定漲」,然後就買了數百萬、數千萬的資金,甚至看了網路名人的介紹,就丟錢進去,還真的以為在玩電動遊戲,業內的人都以為這是常識,後來才知道有一堆投資人連這種正2正3是什麼都不知道,以為就是油價漲多少,然後就是漲幾倍,例如:正2就是漲2倍,正3就是漲3倍。
買一個產品像是電冰箱、電視,一定會認真比較,或者看一下產品出產地,哪邊製造,或者妥善率,有沒有常常故障,但大家買各種金融商品,都可以毫不考慮丟上千萬,真是匪夷所思,未來金融機構要推基金,如果用「穩健永續成長必賺高股息基金」當名稱,用這種名詞當包裝,然後產品公開說明書卻寫「本產品都投資中小型投機股,很刺激沒股息」
我想應該還是有一堆人去買,買到募資爆滿,太多年長者都這樣選基金,實在有點為他們擔憂。
祝你們有美好的一天,一切順心,工作順利。提供一些思考給大家,希望有幫助。
#投資理財是長遠的路
#大多頭時期同樣有很多人虧大錢
#已經沒人記得3月疫情的恐慌了
#其實也不過就是今年的事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畢德歐夫
美股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過去在美股第一線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大海與池塘的差異,美國是資金最龐大的集散地,當領頭羊開始走跌的時候,新興市場的台股也不可能倖免於難。
也許國內市場你「以為」比較熟悉,但你總是賺少虧多。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盡可能挑選大市場、全球前一百大的企業去作投資,除此之外還要有嚴謹的法規作後盾,才能保障我們的財富安全。
知識是有價的,踏入股市的新手如果沒有一個領航的導師帶領,往往不到一年就遍體鱗傷,三年就被市場淘汰。過去畢德歐夫交易累積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130萬筆,用淺顯易懂的解說與文字敘述讓投資人看得懂也聽得懂。這就是價值之所在。
相關新聞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買對收息資產,賺財富也賺自由!四檔收息資產報酬率大評比:走得慢,但可以走得遠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6檔高殖利率股引爆補漲,台股衝破15,000點,殖利率還有8%?2021-01-19
- 玉山金、長榮都是好股,為何買了就套牢?他用三張圖破解:10個韭菜有11個做「這件事」2021-01-18
- 【達人談投資】2021紅包怎麼用?算利教官:還有40檔值得投資2021-01-18
- 準備500萬退休金,就算每月生活費僅2萬,也不能忽視這五大風險2021-01-18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 【達人談投資】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有隱憂?郭恭克:追高這類投資標的風險高!2021-01-13
- 為什麼35年投入350萬,輸給八年投入80萬?明明投報率都是10%,寧可「聰明的懶惰」,也不要「傻傻的勤勞」!2021-01-13
-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種錢你花得愈多也賺得愈多!」聽聽有錢人怎麼想?2021-01-13
- 他當沖這檔航運股 一天狠賺100萬元!2021-01-12
- 渣打銀推「優先退」服務 完善規劃退休之路2021-01-12
- 【達人談投資】ETF也有買貴風險?專家:缺乏系統示警 投資人會吃大虧!2021-01-12
- 每二人就有一人買台股!你是拿美工刀、菜刀,還是全副武裝上戰場呢?2021-01-12
- 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2021-01-12
-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他48歲退休,一張圖算出:使用這個公式存錢 「保證一路花到掛」2021-01-12
- 三年獲利600倍!韓國神祕操盤手買短不買長,用「三個實例」教你推理下一支上漲股2021-01-12
- 為期一年的「不消費實驗」,讓月光族多存50萬元,竟然還減重13公斤!2021-01-12
- 如果買到100元統一超多好?5,000萬身價存股達人:別說「早知道」,現在開始才能成為贏家!2021-01-12
- 美國人對存退休金信心滿滿 台灣人卻不及格?2021-01-11
- 【達人談投資】配息ETF要挑哪一檔?2+1原則可考慮2021-01-11
- 悠遊聯名卡 自動加值誘人2021-01-09
熱門文章
- 「護國神山群」加持 00881規模增200%創紀錄2021-01-19
- 匯豐新卡匯鑽卡上市 現金點數可轉給卡友2021-01-19
- 壽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許舒博高票連任2021-01-19
- 定期定額 三類基金受寵2021-01-20
- 中信英雄聯盟信用卡 現金回饋率10%2021-01-19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元大證券戶及財富管理戶線上開戶一次完成 業界首創2021-01-19
- 防杜下流老人!微型保險承保對象納入中低收老人2021-01-19
- 車險理賠進度 新安產主動推送2021-01-19
- 倫敦油價創逾一周最大漲幅 銅價下跌、金價持平2021-01-20
- 毛小孩出遊買客制化寵物險 手機1分鐘搞定2021-01-19
- 台股基金 逢回找買點2021-01-20
- 黃豆ETF 錢景閃亮2021-01-20
- 統一投信扣款額 冠同業2021-01-20
- 生醫基金 長線釣大魚2021-01-20
- 中信三檔配息ETF 開募2021-01-20
- 醫材、製藥族群 動能強2021-01-20
- 陸股題材多 磁吸資金2021-01-20
- 內需消費、太陽能 靚2021-01-20
- ESG投資需求 加速成長2021-01-20
- 富坦氣候變遷基金 績優2021-01-20
- 透過AI新科技 遠距醫療服務更多元化2021-01-20
- 主題投資 躍債市主流2021-01-20
- 數位基建商機 發光2021-01-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