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衝印度製造 語言、法規、基建三大考驗

本文共459字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根據聯合國統計指出,到2064年時,印度人口將從目前的14億人增加到17億人,年齡中位數28歲,是亞洲地區相對較年輕的地方。

印度人口中有三分之二落在適合工作的年齡區間,除提供穩定的人力來源,也可帶動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將推動一般消費、金融理財、醫療保健等各項需求成長。

人口紅利和廣大巿場將為印度的未來點亮明燈。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就曾說:「印度的優勢是有14億人口,任何行業在印度都有市場。」

但是印度市場也不是沒有挑戰,一位在新德里的外資工廠高管前後在印度待了五年,他認為外資企業在印度,多半會遇到三個問題,一、印度有超過20種官方語言、七種宗教、加上複雜的民風、族群、文化等問題,使外企經營如履薄冰。即使入境隨俗、大量雇用當地人擔任管理職,也無法杜絕各種想像不到的意外,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效率。

二、印度的土地、法規、稅制等各有自治規定,在甲地行之有地的規定,到了乙地可能得重新溝通。

三、印度缺乏高速鐵公路、合理電力成本、足夠吞吐量的港口等基礎建設,對製造業而言,將付出更高的成本以滿足生產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聯電最強財務長洪嘉聰 如何幫矽統配發股利掛保證?
下一篇
中華電要買6,000輛電動車 將助產業鏈建構智慧化規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