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實體談判本週台北登場 學者籲不該取代ECFA

本文共983字

聯合報 記者李柏澔/台北即時報導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實體談判本週正於台北進行,聚焦勞工、農業和環境等章節進行討論。學者表示,兩岸關係交惡,但是「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不該成為取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選項,且該倡議要求我農產品進出口採用國際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標準(SPS)的國際標準,但關稅調降仍未納入農貿談判,該倡議可以說是基於美國利益優先的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公開美方擬議文本摘要,「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貿易談判要求保持最高透明度,而開放或擴大美國農產品業者進入台灣市場則是主要目標之一。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在農業議題方面,一般而言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會談關稅減讓,以及早收清單等來展現雙邊自由貿易的企圖與決心,但這次只談SPS卻不談關稅減讓,更沒有早收清單,該倡議幾乎可以說都是以「美國優先」為出發點。

根據先前大陸商務部提前發布「2023年第54號商務部關於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的公告」,大陸商務部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國台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亦表示國台辦支持大陸商務部採取進一步措施。

徐世勳強調,放眼全世界例如韓國、智利、新加坡等所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均具互補效益,沒有國家會用一個雙邊FTA來取代另一個FTA。假如兩岸ECFA被取消,再碰上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全部15個成員國在去年均完成生效程序,並相互實施關稅減讓,台灣農產品未來在大陸市場怎麼和東南亞的農產品競爭?雖然兩岸ECFA極有可能被大陸取消,但實際上卻無法被該倡議所取代。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則認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不會馬上進入到最敏感的關稅調降談判,而是先建立起透明化的規則,以及科學證據來支持平等的農貿,該倡議有機會帶動其他國家和台灣簽訂FTA,美國畢竟還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多邊和雙邊貿易協定都應該同時爭取和突破。

台大農經系主任張宏浩說,農產品市場能開拓更多市場自然是最好,然而農產品貿易具有局限性,例如消費者偏好、運輸距離等,這也說明為何中國大陸會成為我們最大的出口市場,面對ECFA的不確定性,短期之內找尋更多市場跳脫對大陸的依賴是正確的方向,但也要在冷鏈技術上升級,以克服農產品不耐儲與的特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 登錄基隆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下一篇
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核能是乾淨能源 允諾上任後儘速盤點能源政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