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環團代表、工商團體歷經兩次會議 碳費喬不定引發四衝擊

提要

面臨企業成本難估、影響碳交易、干擾與歐盟CBAM協商、碳洩漏等疑慮

碳費費率審議會歷經兩次會議,費率至今仍難產,若遲未定案,恐引發蝴蝶效應,將有四大影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碳費費率審議會歷經兩次會議,費率至今仍難產,若遲未定案,恐引發蝴蝶效應,將有四大影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725字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碳費費率審議會歷經兩次會議,費率至今仍難產,若遲未定案,恐引發蝴蝶效應,將有四大影響,包含企業成本難估、影響碳交易、干擾與歐盟協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度、碳洩漏疑慮等。

碳費費率審議會接連兩周開會,由於委員會匯集環團代表、工商團體,外界原先預期雙方將在會中激烈交鋒,針對實質費率直球對決,甚至可能「兩軍交戰、打死裁判」,只是至今,身為裁判的環境部對於研擬許久的費率方案保密到家,兩次開會下來,費率討論仍在原地踏步。

碳費費率延宕四大影響
碳費費率延宕四大影響

碳費費率一拖再拖,首先影響到的是企業成本估算,事實上,環境部宣告2024年起排碳有價,2025年將針對2024年整年排碳情形來計費,然而,企業如今對費率霧裡看花,只見大方向,實際要付出多少成本只能憑想像,連要撥算盤都不知道怎麼撥。

在這種情況下,連第一年的費率都還搞不定,遑論要訂出未來五年的費率輪廓。

其次,碳費也連帶影響到碳交易活絡。企業購買國內碳權的目的,有一部份希望用來抵減碳費,企業要不要進場收購碳權來抵費,關鍵在於兩者碳價落差,若購買碳權成本反而更高,還不如繳碳費或爭取優惠費率。

在碳費成本難以估算的情況下,連帶可能導致企業觀望進場買碳權的意願,間接影響碳交易活絡。

再者,歐盟CBAM自去年10月起試行,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目前確定,碳費可以用來抵減CBAM,但實際怎麼抵減,是全額抵、還是部分抵,仍須透過國際經貿談判機制來討論。

然而國內碳費費率仍未定案,即使要與歐盟談判,也難有討論基礎,碳費延宕是否會連帶影響後續談判時程,導致未來出口到歐盟的中小企業權益受損,值得觀察。

最後,產業界最關注的碳洩漏議題,疾呼也應建立台版CBAM,但如今連國內碳定價都尚未定案,台版CBAM恐更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

國有地種碳權 4月招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村里長將增春節慰勞金 中央視財政情況補助地方
下一篇
核電廠延役 關卡不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