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引進印度移工有薪資誘因 學者籲創安居環境

本文共1034字

中央社 記者吳欣紜台北21日電

台灣擬引進印度移工,正反意見交鋒。學者今天說,印度未來可能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台灣薪資對印度來說仍有吸引力,但應解決溝通、認識及準備不足,打造安居樂業環境。

台灣新動力智庫舉辦「台、印移工會議,跨界勞動影響下的勞工權益及文化理解」,邀請政府分享官方政策,也邀請勞方及學者分享看法。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會中表示,印度是世界人口第1大國,且有人口紅利,印度與台灣簽訂MOU就是想和台灣分享人口紅利,台灣與印度有很多可以交流的領域,雙方可以利用此機會找到合作。

方天賜也說,台灣所得相較印度高一點,對印度朋友確實有吸引力,但台灣的競爭對象是其他有引進印度移工的國家,因此如何提供印度移工安居樂業環境,增加吸引力是未來政府應該努力方向。

台灣印度協會籌備處主任、德國波昂大學社會學博士孫治本則表示,印度南邊的省份,輸出移工的歷史比較久,數量也相當多,現在印度移工主要是到海灣國家工作,可以獲得薪水較高,但台灣薪資對他們來說確實也有吸引力,印度方面對於把人力輸出到其他國家是很重視的,也希望能成功引進到台灣。

不過,方天賜也說,引進移工是台灣、印度文化交流重要一環,但現存認識不足、溝通不夠及準備不足問題,印度未來5年可能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但卻不存在台灣學術地圖,連學界都不太了解印度情況,社會不了解就易產生歧視及誤解。

方天賜表示,政策也存在溝通不足的問題,「溝通是雙向的」,政府不是丟懶人包、宣傳就好,不應將所有關切都打為認知戰,「嫌貨才是買貨人」,相信各種意見都是希望讓這政策可更完善。

至於準備不足,方天賜說,政府應把配套做好,現在就開始培訓翻譯人才、中階管理人才,同時創造工作機會。

方天賜指出,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未來要如何進行、怎麼把印度放在一個最適合的位置值得討論,台灣與印度可成為發展夥伴「互相幫忙」,未來印度也會持續成長,台灣應該跟著「巨人」一起成長,應該用更開放心態來看。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則表示,在台移工多數面對強迫勞動問題,且常面臨仲介剝削,他也盤點資源及法規提到,各縣市翻譯資源不充足、移工無法自由轉換、社福類移工不適用勞基法等,質疑台灣對於要引進印度移工是否已做好準備。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說,台灣、印度雙方已經於2月26日完成換文程序,後續會依照條約締結法報行政院備查、立法院查照,並洽印度召開雙邊層級會議研擬細節,初期也會採小額試辦辦理,再視情況慢慢開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日本聽障藝術家水內貴英 以粉筆彩繪屏東潮州老街
下一篇
NCC主委提名大轉折 業界指媒體大亨介入翻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