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美合作推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 2028完成可用於環評

本文共862字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Taiwan Bird Atlas),透過望遠鏡及錄音機記錄台灣豐富鳥類生態地圖,預計2028年前完成繪製台灣各類鳥類分布、繁殖區與相對數量地圖,不僅能掌握鳥類族群數量,也能應用於環評、生態評估。

生多所經營組長林瑞興表示,過去多與中華鳥會及相關組織推動大範圍鳥類族群趨勢的監測計畫,這是我國首度有目的及規畫,以全國為調查範圍展開的鳥類地圖計畫;此鳥類地圖計畫已在全球93個國家推動、超過600個計畫、累計至少38萬人參與,但東亞國家僅日、韓,我國則是今年起投入此計畫。

生多所表示,台灣鳥類地圖計畫是以5kmx5km網格為基礎,每個網格在5年內至少達20小時觀察時數,且需探訪主要棲地類型,與一般賞鳥不同的是,需更進一步觀察並記下鳥類繁殖行為,如出現配對活動、築巢或攜帶食物育雛等。

林瑞興說明,台灣的鳥類地圖計畫以5年為一期,需要再一定時間範圍內,以實際觀察資料呈現特定地區鳥類分布、數量及繁殖情況,對於紀錄及保育生物多樣性來說極為重要;此計畫將投入3000萬經費、每年出動至少3000名鳥類公民科學家志工,未來每15年重新調查一次。

林瑞興指出,此計畫是我國主動向康乃爾大學聯繫表達建置意願,我國訓練許多公民科學家,透過2015年生多所與中華鳥會、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推動的eBirdTaiwan即時線上賞鳥紀錄資料庫上傳觀測的鳥類資料,每年都有約2000、3000人上傳資料,目前已成為台灣最大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來源。

為推動台灣鳥類地圖計畫,生多所去年更與中華鳥會共同辦理前活動並規畫設計,讓台灣eBird使用者能更熟悉使用方法;另外,生多所也開發可「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以eBird為基礎,整合多元的鳥類資料,開始推動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

林瑞興表示,待台灣鳥類地圖計畫完成後,可透過資料掌握鳥類族群及分布等情況,也能將數據應用在環評及生態評估上,長期下來也可了解氣候變遷影響及保育空間規畫。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不僅能掌握鳥類族群數量,也能應用於環評、生態評估。圖/生多所提供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不僅能掌握鳥類族群數量,也能應用於環評、生態評估。圖/生多所提供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
農業部生多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攜手合作,今年起推動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不僅能掌握鳥類族群數量,也能應用於環評、生態評估。圖/生多所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美貿易二階談判實體會落幕 經貿辦:充分交換意見
下一篇
電業法修正逕付二讀 要求電價調整需經立院同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