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戴伯芬書寫末代女礦工 近身素描阿嬤辛酸血淚

本文共802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3日電

礦工曾為台灣付出血汗,女性礦工的辛酸血淚卻少有人知,社會學者戴伯芬近身素描自己阿嬤的經歷,完成「末代女礦工」一書,近期出版。

根據春山出版提供新書資訊,本書不僅挖掘台灣最後一代女礦工的故事,刻劃礦場女性的勞動與精神樣貌,也描繪從日治山本炭鑛至戰後海山煤礦,一段不該被遺忘的台灣礦業變遷史。「末代女礦工」是社會學者戴伯芬對自己阿嬤的近身素描,同時也是對戰後勞動女性生命的記錄。

戴伯芬在書序中寫道,她的祖父、外祖父皆早逝,兩個單親家庭分別靠祖母、外祖母獨立撫養,都是由單親女性撐起養活一家人的重擔。戴伯芬小時候隨媽媽回娘家,知道阿嬤住在媽祖田海山工寮,媽媽、阿嬤、大舅、大舅媽以及二舅媽都曾在海山煤礦工作。

春山出版指出,戴伯芬的阿嬤張曾桂16歲就進礦坑工作,身高不到150公分,每天推著沉重的台車,赤腳工作,穿梭於漆黑的坑道之中。夏天坑內溫度達攝氏40度,衣服總是被汗水以及坑內積水浸溼,月經來時也無法更換衣褲,用破布墊著繼續工作,經血外露的難堪成為礦坑女性工作日常。

1958年,張曾桂的丈夫死於礦災,留下婆婆、3名幼子以及1名遺腹子,張曾桂一肩擔起養家活口的重任,沒日沒夜地工作。礦村包工頭鄧進發同情她的處境,兩人互相扶持,但無法白首偕老是礦場女性的宿命。

戴伯芬表示,1984年3大礦災發生後,她的阿嬤退休,但在海山收坑之後依然在事務所打掃、煮飯、做雜工,大舅幸運逃過兩次礦災的狙擊,卻因中年失業而整日在家喝酒。

戴伯芬說,阿嬤的故事不只是個人的生命經驗,也是台灣千萬個礦場女性悲歡離合的縮影,透過阿嬤的生命回憶,她在白色圍牆後荒廢塵封的建安坑口找回自身的認同,也在異化的學術論文生產中找到新的實踐目標,「本書應該不是一部個人生命敘事的結束,而是一段新社會行動的開始」。

戴伯芬為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獲得「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著有「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等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日本聽障藝術家水內貴英 以粉筆彩繪屏東潮州老街
下一篇
NCC主委提名大轉折 業界指媒體大亨介入翻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