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碳交易首日 成交衝8.8萬噸 27家企業捧場 總額達80多萬美元

提要

盛況超預期 傳最大買家吃下近1萬噸

經濟部長王美花(左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境部長薛富盛、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一起啟動碳權交易平台。 記者潘俊宏/攝影
經濟部長王美花(左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境部長薛富盛、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一起啟動碳權交易平台。 記者潘俊宏/攝影

本文共828字

經濟日報 記者盧宏奇、翁至威/台北報導

臺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昨(22)日啟動,共有27家電子、傳產、金融代表性企業共襄盛舉,首日成交88,520噸碳權,總價約80多萬美元,傳出最大買家吃下近1萬噸,交投熱絡情況遠超乎預期。

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首發概況
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首發概況

根據碳交所資料,昨日27家買方(若含金控子公司則為45家)中,電子業包括台積電、聯電、鴻海、中華電信、華邦電、日月光投控,傳產業有奇美實業、中鋼、長榮、萬海、南寶樹脂、特力集團、南緯實業等。

金融業最捧場,國泰金(2882)、富邦金、中信銀、台灣金、兆豐金、第一金、開發金、元大金、永豐金、合庫金、台新金、華南金、玉山金、國票金等都參與首購。

國際碳權平台首批共上架七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及沼氣發電,專案案場位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賣方來自瑞士、英國、新加坡及臺灣,共交易88,520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權,成交價格每噸3.9至12美元間。

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以自願減量機制來看,雖然臺灣碳交所成交量多過新加坡碳交所(CIX)開張日的1.2萬噸,但國際碳權平台主要是訂「質化」、而非「量化」目標,希望以大帶小,協助企業解決符合國際供應鏈、產品碳中和、ESG等要求。

碳交所昨日舉行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啟動儀式,包括環境部長薛富盛、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等都到場,並與林修銘分別頒發首批碳權購買證明給企業代表。

林修銘指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是我國第一個實現標準化交易作業的碳權交易平台;至於國內碳權交易平台,預計明年下半年上路。

薛富盛表示,針對國內碳權部分,已公布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國內碳權交易辦法也已預告,明定三種交易方式。至於碳費費率如何設計?薛富盛表示,碳費費率審議委員組成要點已公布,明年第1季審議委員會就會成立並拍板費率,昨日首批碳權交易價格將是很好參考標準。

黃天牧說,金管會已推動企業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鼓勵企業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三資訊,並於今年8月發布我國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外交部:2邦交國短期無斷交疑慮 將關注長期狀況
下一篇
碳權違法交易 最重罰百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