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大風險中心:淨零轉型應加強勞工溝通 避免抗爭

本文共1011字

中央社 記者張雄風台北20日電

台大風險中心今天公布台灣高碳排產業公正轉型調查,青年、女性勞工擔憂被轉嫁減碳責任,呼籲政府應協助受衝擊勞工、並加強溝通,若勞工對淨零的意識愈薄弱,未來愈容易發生抗爭。

台大風險中心今天舉辦「2023台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報告」發布記者會。

報告針對國內高碳排產業進行問卷調查,篩選出高碳排產業及其他易受淨零轉型衝擊產業(如農牧業),從中選擇全台灣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做為母體,受訪者包含員工約占70%、主管約20%、經營者約10%進行調查。

台大風險中心兼任博士後研究員王瑞庚分析報告內容,指出雖然已經是針對高碳排產業調查,但仍有一半的受訪者不了解淨零政策;也缺乏基層勞工表達意見的管道,基層勞工意見也未被考量。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根據調查,工作從業年數較低者、青年世代與女性尤其擔憂減碳責任轉嫁給員工,也擔憂下一代可能會面臨氣候變遷衝擊;呼籲政府應加強溝通,若勞工對淨零的意識愈薄弱,未來愈容易發生抗爭。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呼應抗爭議題,並舉德國1970年代反核的運動中,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核電廠的勞工,「主要是擔憂自己的勞動命運何去何從」。

林佳和呼籲,台灣過去面對勞動問題,都是停留在金錢補償,沒有對就業有太多安排;高污染產業轉型一定牽涉到勞工,國家、地方,政策工具要有順利的搭配,大部分高污染產業有強烈的在地連結,要協助受衝擊勞工如何在地能找到工作。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認為,台灣76.8%企業僱用員工人數在30人以下,依法不能籌組工會,以致於國內企業工會覆蓋率僅占7%,唯有推動行業別勞資對話、簽訂團體協約才能達到不遺落任何人;另外應進行產學合作、設置完整教育體系人才培育,讓大學人才培育和產業無縫接軌。

王瑞庚建議,產業結構改變容易加大青年世代面對資源緊縮意識、勞資雙方的矛盾,過去台灣都是低價、低附加價值的產品為主,造成企業賺錢、但薪資增幅比不上物價。

王瑞庚說,全球都搭建在數位分析,如韓國不只製造業、服務業也在發展,台灣應該是由數位發展部去規劃,轉型成數位、低碳的服務業;其他如勞動部、衛福部、財政部好像都沒有角色,呼籲不要等到「火燒罟寮」才有意識。

周桂田最後建議碳費應轉型至碳稅,現在碳費的適用對象、規模、方法,要各部會來申請;應該由財政部統支統籌,並進而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輔導、協助勞工技能與轉型機會,並補償受影響社區、勞工或脆弱群體。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朝野黨團協商5小時 藍綠唇槍舌戰不歡而散
下一篇
準經長郭智輝拜訪電電公會 啟動用電調查 排除障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