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的未來在何處 郝明義:接受海洋思維才有希望

本文共884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6日電

面對當前世局,台灣的未來在何處,資深出版人郝明義給的答案是「海洋」,認為應拋棄陸地思維,接受海洋的啟示,未來才有希望。

郝明義今天在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行「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發表會,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等多人出席。

郝明義致詞時表示,今年是他來到台灣50年,18歲時他從韓國釜山來到台灣,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工作,台灣給他很多的機會,回應了他的夢想,甚至讓他能超越夢想,他不是台灣的本省人,也不是台灣的外省人,但台灣是他的一切。

郝明義提到2014年318學運時,主辦單位邀請他上台講話,他合掌閉目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以為他不舒服,其實他是在為台灣祈禱,心中所想的是「希望所有曾經護衛台灣這塊土地的先人,能賜給我們繼續護衛這塊土地的勇氣和智慧」。

郝明義表示,台灣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高過中國人許多,但這個社會的核心衝突還是聚焦在統獨之爭,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記憶與台灣主體意識的悖離。

郝明義認為,如果拋開統獨立場不談,社會上還是有許多對立,包括政治、經濟、生態、土地、年金、教育等方面,對立的兩邊,一邊比較傳統權威保守,稱之為陸地時代的思考;另外一邊強調自由民主透明,包括分配正義、居住正義,稱之為海洋思維。

郝明義說,今天要面對的問題是不同世代之間對種種價值觀的衝突,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是只是解決所謂的統獨制度。

郝明義也質疑之前出現的聲音「再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表示難道「再腐爛的牛排也是牛排、再破碎的花瓶也是花瓶、再背叛你的朋友也是朋友」,人們不會想吃腐爛的牛排。

郝明義並提出年輕世代所面臨的困境,指出2022年中央政府300億租屋津貼只發放5%,原因是房東不讓租客以租屋處申報戶籍,使得大量年輕人出外工作,不只福利權、公民權被剝奪,最後只能返鄉投票,而不是在居住地投票。

此外,面對年輕人的徬惶,苦於缺工的各行各業,以及愈來愈多人斜槓,郝明義特別以1名教授長期輔導學生、接受學生訴苦,最後自己也出現症狀必須休息1年為例,「年輕人接收的資訊太多,對自己的工作和未來充滿焦慮及茫然」,提醒政府應該留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阿根廷眾院外委會慰問花蓮震災 外交部:續深化交流
下一篇
撥補台電千億 政院今通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