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央廣台慶論壇 駐台外媒:說好台灣故事向全球宣傳

本文共1206字

中央社 記者鍾佑貞台北18日電

央廣95週年台慶舉辦國際論壇,前路透社北亞區總編輯史密斯今天表示,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台灣躍升全球頭條新聞,受矚目程度較之3年前難以想像;台灣媒體是世界了解台灣的窗口,更應該把握機會「說好台灣的故事」。

中央廣播電台今天舉行「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論壇,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主持,史密斯(Phil Smith)、紐約時報駐台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及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長周浩霖(Thompson Chau)與談。

史密斯表示,駐台記者應該在全球關注局勢下拿出更佳表現,不僅為自己的國內閱聽人作報導,也要將台灣的訊息向外傳遞;在此地緣政治關鍵時刻,更是如此。

史密斯以過去派駐南亞為例,指新聞自由遭箝制現象未見改善,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治下的印度,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堪可比擬;印度當地記者承受極大政治壓力,而能與媒體自由倒退現象抗衡的地方,就是台灣等地。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5月發布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從去年的第38升至第35。

史密斯提醒,西方對台灣的了解並不深入,外媒在報導台灣時,必須對背景多所著墨,讓敘事脈絡更加完整,「如果我們現在去酒吧或咖啡館,問大家知不知道國民黨從哪裡來,我保證他們一無所知」。

儲百亮認為,要把台灣故事說好,未必只能報導涉及台灣的正面消息,國內社會問題或外交政策等也能成為好報導的題材,例如台灣近期MeToo運動躍上國際版面,使讀者藉由事件了解台灣的政治或社會脈絡,即是台灣媒體以堪稱典範方式,對較棘手的議題做出優質報導。

派駐中國多年的儲百亮說,去年底來台駐點後,他不斷思考如何將台灣的聲音及當地觀點,帶入涉及台灣的報導,而非僅是將台灣,簡化為美國及中國互爭的棋子;此外,若不了解台灣政治或民進黨及國民黨,及台灣選民的立場,在報導戰爭及和平等重大議題時,恐怕難寫出脈絡縱深。

關於政府資金涉入媒體議題,儲百亮指出,報導深度新聞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及人力,「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幸擁有這些資源,但整體而言,當前的媒體環境並不利這類型的報導。

他指出,因此,記者想呈現更細緻及深入的台灣故事,便必須找到取得這些資源的方法;如果讓政府資金涉入,就必須立訂規範,捍衛新聞獨立性,並確保新聞單位「是為社會的聲音而存在」。

周浩霖提及多家國際媒體因難以進入中國,以及香港國安法生效等因素,改以台灣為基地,報導中、港或其他亞洲國家的脈動,台灣儼然成為「外媒庇護所」。

周浩霖說,台灣媒體環境相當自由,如今應該思考如何從庇護所,轉為有吸引力的(媒體)樞紐,以及當中國再次對媒體打開大門時,是否仍有外媒選擇留在台灣運作。

周浩霖指出,台灣當下迫切需要放寬發放媒體簽證的方式,特別是針對盼能在台灣工作的自由媒體業者,並讓外媒能更易參與政府的記者會或其他活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出席台北母娘文化季 蔡英文:繼續團結台灣就能持續前進
下一篇
振興花蓮觀光旅遊6月實施 鄭文燦:15.84億都用在花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