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填資料估糖尿病風險 國衛院建預測模型揪潛在病患

本文共1086字

中央社 記者曾以寧台北8日電

國衛院利用大數據建立糖尿病風險預測模型,輸入年齡、性別、BMI、腰臀比、高血壓、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資料,即可評估風險,盼助找出22萬名未經診斷潛在糖尿病患。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糖尿病於2017年至2021年間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5名,去年雖降到第6,仍然榜上有名,顯示糖尿病長年影響國人健康。

國家衛生研究院這項研究成果6月刊登於國際期刊「BMJ糖尿病研究及護理開放獲取期刊」(BMJ OpenDiabetes Research & Care),研究團隊並依此建置「糖尿病風險預測模型」網站(https://rclabriskpred.org/),只要填入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腰圍、臀圍等相關資料,就能評估有無罹患糖尿病風險。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自己於研究時發現,有群人血糖值已經異常,卻在健康問卷中填寫沒有糖尿病,且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確實未曾診斷出罹糖尿病;估算這群潛在糖尿病患人數全台約有22萬人,盼助民眾及早發現風險,盡早就醫。

研究團隊從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分析6萬4875名個案。若其在問卷填答罹患糖尿病,或是健保資料中有糖尿病診斷者,列為「已知糖尿病」者,其餘為「未診斷糖尿病」者;再以其血液測試結果,區分「已罹糖尿病」,並依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糖尿病協會相關標準,定義「非糖尿病但空腹血糖值異常」個案。

研究團隊以此估算,台灣在2012至2020年間未診斷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異常的盛行率及趨勢,並利用機器學習法找出重要預測因子,依影響程度排序分別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年齡、糖尿病家族史、腰臀比、性別、教育程度和嚼檳榔與否。

鍾仁華說,相較於丹麥、英國、芬蘭等既有風險評估模型,這個預測模型中增加了「嚼檳榔與否」這個台灣在地特有影響因素;經過台灣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數據交叉驗證,有8成準確率可找出潛在糖尿病患,有助提醒高風險民眾盡快做進一步檢查。

糖尿病早期診斷的重要性,鍾仁華說,歐洲跨國研究顯示,如果糖尿病患提早3年診斷出來,較未診斷者可減少3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死亡風險也可減少達17%。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邱弘毅說,若血糖表現已異常,卻沒有適當醫療介入、改變生活型態,3到5年內就有高機率罹患糖尿病;長年下來,更提高青光眼、眼睛黃斑部病變,或發生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早期診斷相當重要。

邱弘毅指出,近年國內年輕型肥胖人口增加,糖尿病發生年齡也不斷前移,但年輕族群較難意識到糖尿病風險,也難抽出時間做健康檢查,透過簡單網路填答即預測風險,將有助促進整體族群健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日韓學者聚台北 陳美伶:地方創生有助平衡城鄉
下一篇
五一勞工大遊行爭取提高新制勞退雇主6%提繳率 勞動部這麼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