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金門原來這麼近 牧羊女書寫島嶼戰地風土人情

本文共903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18日電

離島金門近在咫尺,台灣人卻始終感到陌生。出身金門的作家牧羊女近期出版散文集「島嶼,沒有遠方」,以在地人觀點細膩刻畫島嶼戰地的溫暖人情與風土。

牧羊女在「後記」中表示,153平方公里的島鄉,當年怎麼看都沒有遠方,要走出這小島困難重重,除了土地貧瘠,霧季雨季風浪等因素,沒有客輪、沒有民航客機。島嶼就這麼小,人口少,故事也不多元,充滿愛的味道,往往寫著寫著情節就重複了。

然而她依然記得十數年無知的歲月,父親上山下海,母親養豬餵鴨,「我像是他們的尾巴,跟前跟後,竟也約略知道番薯、花生、高粱、小麥、海裡的小魚、小島一日一日蛻變,於今看起來一片祥和,不再悲情」。

牧羊女說,回首撿拾過去記憶,總是想到童年打赤腳流鼻涕奔跑、一簍筐一簍筐番薯、剝不完殼的海蚵以及沒有校舍的學子生涯,「每一位和我同時期成長的浯島鄉人們,我們終於各奔前程,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有喜樂有哀傷隨著歲月往前,一切都在每人的掌握中前進,站在太武山巔凝視我們的島,不再沒有遠方」。

「島嶼,沒有遠方」全書分為3輯,「家書篇」寫為母親買繡花鞋的用心,寫隨母親拜拜的日常,寫「二哥的菜園會唱歌」,「紅大埕是兒童樂園」的記憶,以及「假如麥芽糖不賣」的奇想。

「舊憶篇」寫尋常食物如番薯、土豆的滋味;寫一方「花帔」如何成為嫁妝、包嬰兒的包巾乃至趨吉避凶的神物;「說井」一篇更細說故鄉小天井、桃色之井、大天井、無奈之井、失落之井的故事。

「跨海篇」寫17歲離鄉背井之後,從台灣看金門、從金門看台灣的種種,「起風了,霧會散」寫金門人搭機返鄉的心情。

「守護海的眼睛」寫父親如何守護蚵仔,黎明即起到海邊忙碌一整天,數十年如一日;「後廂房裡的祕密」寫被消失阿兵哥的傳說;「我們一起越過臺灣海峽」寫17歲第1次搭登陸艇(俗稱開口笑)離開故鄉的心情。

牧羊女本名楊筑君,出生於金門慈湖畔,現任「金門文藝」雜誌社社長,金門旅外藝文學會副理事長,金酒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17歲開始創作,因工作及養兒育女,中斷寫作數十年,後重拾寫作之筆,著有散文集「海邊的風」、「五月的故事」、「裙襬搖曳」、「島嶼,沒有遠方」、詩集「井邊的故事」。曾獲浯島文學獎散文首獎、金沙散文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遭藍委批經營小紅書 觀光署:多元管道宣傳台灣旅遊
下一篇
中國4海警船入金門禁止水域 海巡艇監控驅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