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感覺每個人都在生病?研究:病毒流行模式改變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033字

經濟日報 科技新報

文/黃嬿

編按:原文刊載於2023年12月25日,相關時態以當時為主,本文旨在現象觀察。

今年病毒感覺特別兇猛或人免疫力特別弱,特別是家有幼兒的父母,一兩個月就要到診所報到一次,體弱感前所未有。科學家幾乎一致定調這種全球病懨懨現象,是因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也有研究發現,病毒流行模式已改變,且可能再也不會像以前。

除了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還有 200 多種病毒會引起類似感冒的症狀,包括腸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冠狀病毒,都是新冠病毒的近親。過去三年防疫抑制感染病毒,解封後各種感染一次爆發,包括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病毒一起流行的三重疫情,還加上諾羅病毒與普通感冒也來,許多人感覺感冒才好沒多久又生病。

專家表示,今年感覺每人都在生病,原因並不是病毒更兇猛,而是身體忘記如何抵抗病毒。讓人生病的病毒啟動的免疫力不會持續太久,三年來大部分人很少接觸到病毒,免疫力都是針對三至四年前流行的病毒,因此恢復正常生活後,身體需重新累積病毒抗體。

抗體累積需要時間,一旦身體重新學習如何產生特定病毒抗體,症狀可能更輕微,如果再次接觸病毒,也會恢復得更快。

病毒季節性被打破

除了人們免疫力還需時間重建,今年病毒流行模式的確與往年不同,如全球流感發生時間提前,台灣則延後至夏天,並呈現長期化趨勢。葡萄牙里斯本儀器和粒子物理實驗室研究員發表於《PLoS One》研究,分析 2016~2023 年美國和加拿大疾病數據,發現過去引發冬天疾病的病毒流行期不再限於寒冷季節。

疫情前病毒動態主要受大氣條件影響,疫情期間,人類流動性壓倒氣象條件影響力。2020 年前,大氣條件與人類流動兩因素的季節性相互作用,處於微妙平衡,表現為冬季呼吸道細菌激增。然平衡被新冠病毒大流行打破,導致全年都在流行,病毒動態也發生變化,研究員稱這種變化「可能再也不會一樣」。

雖然流感等季節性病毒確實有季節性能力,但冬季不再是主導因素,以前認為是冬季季節性的感染可能全年都會出現,這對呼吸道病毒的監測和整個公共衛生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病毒感染激增,增加醫療資源壓力。此外,即使天氣熱,氣候變遷也有可能改變病毒感染能力,改變已知的病毒動態。

無論病毒流行模式如何變化,首要之務是重建好免疫力,疫情封鎖多久免疫債償還時間就有多長,醫界估計這場免疫負債在疫情結束後可能也需要二至三年才能還清。面對暴增的求診病患,台灣小兒科醫生表示「現在是過渡期,大家只能忍耐一下」。

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科技新報(TechNews)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具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所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文化大學年終納績效評估 高教工會要求協商
下一篇
星座理財/巨蟹座 財運亨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