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瘋 STEM 諾貝爾得主警告:埋下自我毀滅的種子

本文共1173字

經濟日報 科技新報

編按:STEM教育是一項跨領域、科目整合的教學方式,核心著重於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後續也延伸出含藝術(Art),亦稱為STEAM教育。

文/黃嬿

這十年學習新科技似乎成為年輕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徑,全球瘋 STEM 教育,然而科技能載舟亦能覆舟,新技術更迭速度也快,在 AI 興起後,STEM 技能欲乎也會被取代。諾貝爾獎得主勞動市場經濟學家警告年輕一代不要一窩蜂學習 STEM,他說現在 IT 工作者推動 AI 技術,是散播「自我毀滅的種子」。

AI 威脅白領工作,許多人擔憂自動化技術不是降低薪水和福利,最壞情況是取代和消除工作。研究預期,AI 可能導致三億個全職工作面臨消失的風險,但全球 GDP 繼續以 7% 速度成長。

眼看著近幾年全新職業機器學習和 AI 程式設計享受高薪待遇,許多年輕人希望能跟上潮流,紛紛湧向電腦科學等 STEM 學科,父母也跟著焦慮,讓學齡前孩子接受程式教育背後的思考與邏輯訓練。

諾貝爾得主認為這過頭了。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 Christopher Pissarides 雖然對 AI 對就業市場的整體影響持樂觀態度,但對世界這麼多希望搭上先進技術的潮流學習 STEM 的人表示擔憂。他表示,儘管目前 STEM 技能需求快速增長,但需要更傳統面對面工作,如旅宿業和醫療保健領域仍主導就業市場。

需要「同理心」和創造性技能

原因是科技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夠多,他說現在需要的技能,收集數據、整理數據、開發數據,並用它來開發下一階段的 AI,或讓 AI 更適用於工作的技術成熟後,現在這些技能都會變得過時。雖然現階段對這些工作的需求數量增加,但仍然沒有達到所有 STEM 畢業生所需的數量。而且 AI 會取代現有的技術工作,他直言,「對這些新 IT 技能的需求,本身就蘊藏著自我毀滅的種子」。

AI 主導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同理心」和創造性技能。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管理、創造力和同理心技能,包括溝通、客戶服務和醫療保健,可能仍會保持很高的需求,因為它們不太容易被科技取代。

他也強調個人關懷、溝通和良好的社會關係在未來就業市場中的價值。這些技能是教學、護理和諮詢等職業的核心,AI 很難複製。AI 主導的世界,這些職業需求可能大增,且未來這些工作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他呼籲現階段需要採取平衡的教育和職業規劃方法。雖然 STEM 不容忽視,但也需要同樣重視和培養展現人性的軟技能,包括創造力、同理心和社交技能。面對日益自動化的世界,這些技能才能提供安全感。

未來當 AI 主導就業市場後,一個繁榮且平衡的就業市場將以人為本的技能為科技技能的補充。這個新時代,連結、同理心和創造的能力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差異化因素。

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科技新報(TechNews)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具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所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霧鎖金門!金門小三通一早停航、機場關場
下一篇
創業之星選秀 快來報名/宏匯挺新創 打造育成基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