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量子點獲諾貝爾化學獎 1獲獎者曾訪台被視得獎大熱門

本文共913字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莫吉•巴旺迪(Moungi G.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教授布魯斯(Louise E. Brus)、俄羅斯固態物理學家埃基莫夫(Alexei I. Ekimov)獲得殊榮,表彰三人在「量子點」領域的貢獻。國內學者回顧,布魯斯十餘年前曾來訪台灣,吸引大批師生入場聽講,儘管少言,但其思路極為清晰,也因「量子點」屬於起始型研究,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獲獎大熱門,今年獲獎實至名歸。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天邀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郭俊宏、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兼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周必泰、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智慧生物工程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培菱、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等四位專家,解析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研究的重要性。

周必泰指出,奈米科研發展歷史悠久,1975年半導體低溫實驗看見發光現象,現在定義為量子點。他也提到,布魯斯起初在貝爾實驗室並非是做「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卻遇上實驗室遭控反托辣斯法,最終他放棄做了10多年的研究,轉而研發「量子點」,把原本實驗廢除重新來過。

陳培菱則說,布魯斯與巴旺迪為師徒關係,皆在貝爾實驗室服務,布魯斯為實驗室研究員,巴旺迪則是他的博士後研究員。他也回顧,布魯斯10餘年前受邀來台演講,「是個長得很高的人」,他的演講非常清晰,就像在講托福考試一樣,確實是一個人才,儘管少言,思路超級敏捷。

陳培菱也表示,當時演講聽眾大爆滿,因為大家認為他一定可以領諾貝爾獎。他分析,量子點叫做「起始的研究」,只要使起始的研究,且全世界相當普及,獲獎機率便很高。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說明,新的研究可用量子點產生極小的彩色光,用以加快化學反應,或者為外科醫生照亮腫瘤組織。未來,量子點可以為柔性電子產品、微型感測器帶來發展。除了醫療領域,周必泰說,學術上也有人以「量子點」開發太陽能電池,雖然效率不高,但價格便宜,也有人用於催化反應。

周必泰也提到,由於量子點超級亮,因此奠定了單分子螢光研究,有助於光電產業的後續發展;但其毒性用於生醫領域遭詬病,仍待突破;郭俊宏則說,光能量與波長有關,看到顏色也不同,主要是量子點釋放能量差異不同。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化學家巴汶帝(Moungi Bawendi)、布魯斯...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化學家巴汶帝(Moungi Bawendi)、布魯斯(Louis Brus)、俄國學者艾吉莫夫(Alexei Ekimov)獲得。圖為瑞典皇家科學院裡,得獎者宣布地點的螢幕。(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再添一死 王必勝:仍有2人住院治療
下一篇
桃園停電行政區再+1 影響逾4000戶 2112戶尚未復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