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張忠謀: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的企業有4個關鍵!名會計師教你看懂「三張表」

提要

對數字有感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路透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路透

本文共4492字

商業周刊 作者: 張明輝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初學者想要讀懂財報,會遇到兩個障礙。第一,不懂會計的基本原則跟架構,也就是不了解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表所顯示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即便懂得這三個表,但是上面的數字就像是看天書,腦袋一片空白,無法理解這些數字隱含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這三個表真的有這麼「神」嗎?曾有企業家告訴我,他不懂會計、不懂財報,同樣把公司經營得很好,只因為我是執業會計師,所以才說懂財報很重要?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慮,我引述兩位經營大師對於會計與企業經營的看法。這兩位經營大師都是讀理工的,並不是會計,而且企業在他們的帶領下,經營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甚至起死回生。這兩位大師,一位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另一位是「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2011年在獲頒「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獎」的頒獎典禮上,花了數十分鐘暢談企業基本面的重要性。他對於何謂數量化管理、乾淨的資產負債、結構性獲利能力、穩定的現金流量等企業經營的會計精髓,做了精闢的闡述。以這些觀念來管理公司,讓台積電成為全球獲利前百大的企業。

魔鬼,藏在細節裡。究竟稻盛和夫與張忠謀,是如何從財務數字中,發現龐大事業體底下的魔鬼在哪裡?

張忠謀提到,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的企業有4個關鍵:

1.獲利成長率要高於營收成長率

成長與創新是永恆不變的價值,但是張忠謀認為:「所謂成長,不是一般單純營收的成長,而是附加價值的成長,是追求利潤的成長。」畢竟創新的目的是要讓公司賺錢,如果創新無法為公司賺錢,還不如不要創新。

反映在財務數字上,張忠謀認為附加價值的成長,必須是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經營企業不可能每一年都成長20%到30%,一般情形下只要成長5%到10%就很了不起了。但其中關鍵在於,假設營收成長了5%,獲利成長一定要超過5%,如果獲利成長沒有達到5%,就表示營收成長可能是因為產品被迫降價而損及毛利,也可能是被成本或費用的增加吃掉了,這樣的成長對公司反而是不健康的,不可不慎。

要做到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企業必須掌握市場定價權或成本控制能力,才會有穩定的毛利率。台灣大部分企業要做好成本控制固然不容易,要掌握市場定價權就更難了。

以蘋果供應鏈為例,蘋果每年都會與其供應鏈廠商重新議價,甚至透過比價來砍價,無法掌握市場定價權是台灣供應商最常面臨的困境。一般來說,企業欲掌握市場定價權的前提有二:一是研發能力強,走在產業前端,例如台積電就是因為掌握技術上的優勢,即便強如蘋果也必須適當體諒台積電的代工價格;二是產品具有極強的品牌或銷售通路,例如統一超及全家具有商品定價權,多年來他們的毛利率相當的穩定。若企業具有這兩項優勢之一,比較容易維持毛利率的穩定。

2. 營業費用與獲利結構要平衡

張忠謀認為:「要做到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除了要控制好毛利率之外,還要控制好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主要包括「推銷」、「管理」及「研發」3個主要科目,以及有時會出現的「預期信用減損」這個非主要科目。預期信用減損主要是指因為應收帳款收不回來而產生的呆帳損失。除了金融業外,預期信用減損這個科目通常金額不大,有時甚至被內含在管理費用內,因此我們就不再論述。

推銷費用是指把產品賣出去所花費的「溝通、服務以及交貨」的支出,通常占營收的一定比率,而這個比率隨著業別而不同。B2C產業(例如統一超)因為要服務眾多消費者,推銷費用占營收的比率較高;B2B產業因為只需照顧好相對數量較少的企業客戶,其推銷費用占營收的比率較低。

但不管是B2C還是B2B產業,推銷費用雖然會隨營收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率不應超過營收增加率。如果超過了,就表示公司的產品力不足,必須要進一步大打廣告、增聘業務人員、甚至搭配其他交際或是饋贈等方式強力推銷才賣得掉。

數年前,中國大陸有間公司叫長城汽車,原本生產小貨車,後來又做了休旅車。新款休旅車上市的時候,銷售非常好,營收和獲利一直上來,股價也一直漲,然而次年財務報表公布出來,股價卻大跌,那是為什麼呢?

長城汽車在香港上市,外資一看財務報表,發現其推銷費用成長非常高,間接顯示新款休旅車的銷售量是靠大量的促銷活動創造出來的,成長無法永續,因此股價應聲下跌。

管理費用主要是與生產及銷售無關部門的費用,也可以稱之為「為了讓公司好好賺錢並應對好周邊附屬工作(如ESG、法遵)」所花費的「內外部溝通支出」,例如董事會、股務、人事、財務、會計、總務等。管理費用占營收的比率,往往反映公司的產業特性、經濟規模產生的效益或不效益,甚至會反映一個公司CEO的管理力度與器識。

例如通路業全家的管理費用約是2%,租賃業的和潤是7%-8%;同樣是晶圓代工,台積電2022年的營收是力積電的29倍,但台積電的管理費用只有力積電的14倍。台積電的管理費用似乎因為經濟規模發揮出效益,導致其管理費用占營收比遠低於力積電(2% vs. 5%),但台積電2022年管理費用高達535億!

為何這麼高?其實凡是了解台積電與台灣產業的人都會告訴你,台積電管理部門的人力素質、對應事情的速度及品質,甚至外語能力等等均高於同業,這也間接反映台積電經營者的管理力度與器識。

由於以上特性的影響,特定公司的管理費用長期上也會與其營收呈現一個特定並且穩定的比率關係,甚至會因為營收成長產生經濟規模效益,使得管理費用占營收比呈現逐年微幅下降現象。當管理費用占營收比突然增加或逐年增加時,就要注意是否有異常。

研發費用代表的是「投資未來的力度」,但對於大部分CEO,研發費用多寡往往難以決定,因為研發支出投入當下,不保證未來會有收穫。如果未來沒有收穫,那表示現在的投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反之當下不投入,未來就沒有新產品或服務以應付競爭。所以張忠謀表示,研發費用多寡必須要有策略性思維,並且與公司的長期策略相結合,必須被高度重視,但也不能為了研發而研發,導致當下的股東利益受損。

歐美科技公司大多依照行業特性或公司政策,每年檢討並且大多以營收的一定比率編列研發費用,並持之以恆。例如 Alphabet(Google母公司)2020-2022年每年的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在12%到15%之間;蘋果公司2020-2022年的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在6%-7%之間。台積電的研發費用多年來是按營收的8%左右來編列開支。

3. 損益平衡點必須控制在低點

張忠謀表示,降低企業的損益平衡點非常重要,尤其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最好將損益平衡點控制在低點。但是什麼是損益平衡點呢?學理上,企業費用可分為「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固定費用」是指企業即使不營運也會發生的費用,例如基本水電費、設備折舊等等,這些成本在企業營運的一定範圍內是不變的,例如台積電的設備按5年攤提折舊費用,每台設備的折舊費用每年都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當年度多生產或少生產而改變;「變動費用」則是指隨著銷售量或生產量增加而增加的費用,例如生產晶片時必須買晶圓,生產的晶片越多,晶圓的支出就越大。

不過,為什麼說是「學理上」呢?因為實務上,很多費用難以歸類!例如教科書上將「人員薪資」定義為「變動費用」,但在實務上,員工不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何況還有法律保障員工就業的基本權益。

我們回過頭來解釋所謂「損益平衡點」,損益平衡點越低越好是指企業在經營時,應該提高變動費用的比率,降低固定費用的比率。這樣的話,即使景氣不好,營運活動大幅下降時,變動費用比重較高的企業,其成本與費用支出可以更快速的下調,讓企業在經營上更有靈活度,以順利度過不景氣。

但是,要怎麼降低固定費用的比率呢?例如汽車業在研發新款車時,不是只有自己獨力做研發,而是在開出規格之後,要求上下游協力供應商共同來做,一起攤提研發成本。此外,因為模具費用很貴,車商也會要求零件供應商共同負擔模具費用,待正式量產以後再給予零件商補貼。

比如一個模具的開發費用是1,000萬元,那麼銷售的前1萬輛,每台車補貼1,000元的模具費,超過1萬輛之後就不再補貼。透過此方式,車商把生產設備與研發費用等支出讓全體供應商去分擔,就能有效降低自身的固定費用。

4. 良好的獲利能力與內部籌資能力

良好的獲利能力,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往往指的是每股獲利能力(EPS),但對於企業營運來說,張忠謀認為總資產報酬率(ROA)、資本回報率(ROIC)、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這三項指標也很重要,企業可以根據產業與自身狀況,至少做好其中一項。為讓讀者了解,本書僅探討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以台積電為例,台積電 2022年的資本額是2,593億,但是2022年年底台積電股東權益為2.96兆元,股東權益超過資本額的2.7兆多元部分,主要是台積電歷年獲利數並未全數分配給股東(會計上叫做保留盈餘),以及過去增資時,向股東收取溢價,例如一股50元(超過10元的部分會計上叫做資本公積)。實際上台積電2022年並不是以2,593億元的股本在做生意,而是以2兆多元在做生意。這一點極其重要。

依照台積電2022年損益表中所揭露的數字,其EPS為39.2元,但如果我們將股東權益全數轉增資為股本,來計算台積電的ROE/元的話,台積電2022年的ROE就只有40%或者叫做每股4元。

所以,衡量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對投資人而言,EPS最重要,因為EPS和股價的關係密切。但是就大股東和董事會而言,EPS與ROE都很重要,當要去衡量經營團隊的績效時,用ROE會比EPS更好,其原因我們會在介紹「損益表」時再做深入的探討。

除了良好的獲利能力以外,張忠謀認為內部籌資能力也很重要。所謂內部籌資能力,指的是企業必須能夠從營業活動中,產生足以讓企業從事投資及發放股利的現金流量。由於台積電堅持內部籌資,儘管2021及2022年台積電賺得盆滿缽滿,為了3年1,000億美金擴廠需要,其現金配息率(股息/EPS)硬是低到令人髮指的3成左右。難怪有外資投行的分析師放話台積電2024年可以發放20元以上的現金股利,可見股東們對於台積電的摳門作風有多麼不滿了!

企業如果無法經由內部自籌資金,也要有借錢能力甚至出售轉投資,來彌補資金缺口,易言之,就是盡量不要向股東伸手要錢(增資)。更詳細的內容我會在第3項:要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以及第5章「現金流量表」的章節裡深入討論。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出版的《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

作者:張明輝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會計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Chairman & CEO, PwC Taiwan)、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並曾任台灣大學、中正大學兼任教授,並在東海大學專任教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任內,有鑑於企業永續議題的重要性,特別設立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接掌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後,持續貢獻其專長,協助台灣在會計、審計、税務、公司治理及永續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工作,為台灣培育國際化人才,提升台灣爭力。

另著有《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商業周刊出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商業周刊》出版部成立於2010年,秉持一貫的產品精神,出版書籍及特刊等閱讀載體,為國內外讀者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平台。更多好書歡迎參考: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book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雪霸大鹿林道東線因大雨又坍方 持續禁止車進入
下一篇
台鐵票價連29年凍漲告終?新提案北高恐漲逾300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