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顆粒無收到每公頃850公斤 宜蘭農民為了大豆出動怪手

本文共632字

聯合報 記者陳敬丰/宜蘭即時報導

宜蘭三星地區農會今年成立雜糧產銷班第三班,專門種植大豆類,與羅東鎮農會合作,今天推出在地生產、加工的宜蘭有機豆漿。農友陳國鍾是原材料生產者之一,4年前開始種植,曾經一整年顆粒無收,後來出動怪手開闢排水渠道,如今已經可以穩定產出每公頃850公斤。

陳國鍾今年51歲,是農家第四代,年輕時到台北謀生,管理停車場,33歲返回三星鄉老家,繼承家業,種植水稻為主;4年前,由於全台水稻生產過剩,政府大力推廣雜糧,陳也投入種植較不熟悉的大豆類,第一年運氣不錯,竟然收穫頗豐。

趁勝追擊,陳國鍾繼續大力種植大豆,豈料第二年遇上連續大雨,無法準時採收,豆子全都發芽,1、2期作物顆粒無收,「這是印象最深刻的慘痛經驗」,之後痛定思痛,在政府輔導下研究排水系統,引入怪手挖掘排水渠道,一點一點改善,如今已較能穩定產出,去年每公頃可收穫850公斤大豆。

陳國鍾說,從種豆較成熟的中南部案例估計,每公頃應該可以生產1.3公噸左右,還須要繼續精進;目前宜蘭大豆種植還在起步,剛開始有要投入各種機器,成本較高,許多農友卻步,但他看好大豆前景,可以加工成各種商品,現在已經推出豆漿,未來還可以有豆皮、豆花、豆腐等等,產業鏈較成熟後帶來利潤,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同伴加入。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指出,目前全縣大豆種植面積約200公頃,主要分布在蘇澳與三星,去年總收成約180公噸。三星地區農會今年成立雜糧產銷班第三班,專種大豆類,目前以黃豆、毛豆為主,和羅東鎮農會合作契作,加工生產有機豆漿,今天舉辦上市發表會。

返鄉農友陳國鍾種植大豆4年,曾因不熟悉大豆生長環境全年無收,深入鑽研後,如今已可...
返鄉農友陳國鍾種植大豆4年,曾因不熟悉大豆生長環境全年無收,深入鑽研後,如今已可穩定生產每公頃850公斤。記者陳敬丰/攝影
新上市的宜蘭有機豆漿,豆香味濃厚。記者陳敬丰/攝影
新上市的宜蘭有機豆漿,豆香味濃厚。記者陳敬丰/攝影
羅東鎮農會與三星鄉雜糧產銷班第三班合作,推出國產大豆加工而成的有機豆漿,今天上市...
羅東鎮農會與三星鄉雜糧產銷班第三班合作,推出國產大豆加工而成的有機豆漿,今天上市。記者陳敬丰/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獨家/89年前地震千人亡 聯翔餅店董事長曝父離世前的傷痛
下一篇
星座理財/巨蟹座 財運亨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