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李玟憂鬱症辭世》精神科醫生:陷在疾病深淵裡的人 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決定

天后李玟。圖/華納音樂提供
天后李玟。圖/華納音樂提供

本文共2511字

商周出版 作者: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編按:天后李玟驚傳輕生,她姐姐在臉書及微博揭露,她送醫後一直昏迷,經醫療團隊努力搶救,最後無力回天,與世長辭,享年48歲。文中提及,「李玟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憂鬱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抗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

不論帶領你走向臨床憂鬱症的背景與路徑是什麼,我要請你想像一下這樣的狀況:你已經做了太多、太過堅持、太努力,而且撐了太久的時間了。保險絲現在已經熔斷。但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相反地,你值得擁有讚美與欽佩,而非那些已在你腦子裡堆積了一段時間的自我批評。

不過首先,你必須放下所有的掙扎。只要你繼續一如既往地鞭策自己,你的身體就無法開始好轉。掙扎只會浪費時間,因為專注力、精力與判斷力在罹病期間都處於最低點,其實並不能成就什麼。所以停下腳步吧。

這表示在情況許可下,你要請一段時間的假,脫離職場;這表示你要請人協助帶孩子與做家事,也表示取消所有讓你一直心生恐懼的社交活動。其實你很清楚(身體會告訴你)這些事情會傷害你,所以你才會害怕這些活動。

如果強迫自己忍耐這些事情,狀況會繼續惡化。放棄掙扎還表示告訴家人、朋友、社區的慈善機構與所有你一直在協助的人,他們需要過一段沒有你的日子。

如果對方有所抱怨,讓他們去讀一讀本書的第一章和這一章。最重要的是,你根本就不要去理會那些對你說要更積極、要振作起來的那些人,除非你想要藉此對他們不客氣—其實那也無所謂。

不過問題在於如果你只是整天坐在椅子上不動,就會有太多時間去胡思亂想。你會擔心所有還沒做以及可能出錯的事情,你會掛懷生病期間,自己的職涯、家庭與人際關係可能受到的影響……這樣的情況會帶來壓力,也因此對你有害。

上床睡覺並非解方。就算只是躺在床上睡覺,沒有鑽牛角尖,也會讓你在夜間已短少的睡眠模式甚至變得更糟糕。臨床憂鬱症患者的睡眠需求,原本就已因為病況而降低,因此白晝時段的任何睡眠都會進一步讓晚上可能的睡眠時間變得更短。

凌晨往往是臨床憂鬱症患者醒過來的時候,也是他們感覺非常沮喪、孤單並與不斷反芻的灰澀思想獨處的時段。這個時候的病患陷入了困境:如何在不過度耗費所剩不多的體力前提下,停止自己的胡思亂想。

根據我的經驗,陷在憂鬱症疾病深淵裡的人,面對任何耗費腦力或體力的事情時,精力最多只能支撐十到十五分鐘,之後就會感到疲憊,而他們若習慣性地超過精力極限,病情就不會好轉。

所以解決之法在於想方設法讓自己的腦子處於怠惰狀態,盡可能避免任何具挑戰性的活動,至於那些躲不掉、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拆分成非常小的單位,一點一點地做。

最好的狀態是消極被動,而最理想的情況,則是成為澳洲連續劇的忠實劇迷,前提當然是如果當事人可以接受那樣的品味。澳洲的連續劇可以讓人什麼都不想地就坐定在那裡一直看—這類節目猶如一種心理層面的壁紙,填滿了所有的空間,也遮蔽了裂縫。另外病患也可以仿效青菜,讓自己的身體進行復原工程。

只要放任身體去進行這樣的過程,身體自然就能復原。如果你無法忍受電視,那麼就去找出任何一件你覺得可以輕鬆去做的事情。不過要注意,通常覺得簡單輕鬆的事情,這時或許會變得困難,所以要去做那些當下覺得輕鬆的事情,而且不要做出﹁噢,真可悲,我甚至無法……這類的價值判斷。去做些從客觀角度判斷能讓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的事情。

處在這個階段的病患,不要做出任何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特別是那些可能無法挽回的決定。就算事過境遷之後,當事人也許會覺得辭職是個非常好的想法,但在這個時候辭職其實是個很糟的主意。

這段時間別離開家、不要出售任何東西,也不要急著取消假期出遊的計畫。復原的狀況說不定比預想的還要好。

千萬別傷害自己。我知道病患現在似乎覺得一切都毫無希望,但過一陣子等病況有所好轉時,一切看起來都會不一樣。病患的確可以走出臨床憂鬱症的泥沼。

不要懲罰自己。罪惡感只是一種病徵,不太可能是當事人應該承受的折磨。確實,你的病況影響了家庭,但這並不是你的錯。罹患憂鬱症,其實和染上肺炎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會有人因為嚴重的肺部感染,呼吸粗重、氣喘咻咻地躺在床上自責,不是嗎?感染了肺炎的你,也不會催促自己繼續堅持、振作。

臨床憂鬱症若持續很久,後果其實要比雙側肺炎還嚴重,而且臨床憂鬱症就跟雙側肺炎一樣,完完全全是種生理疾病。所以別再想東想西,隨心所欲吧。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的《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

作者: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提姆.坎托佛醫生曾就學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並在其附屬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深造與實習,也在樸茨茅斯的聖詹姆斯醫院(St James’ Hospital)與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接受過精神科醫生的培訓。坎托佛醫生為1983年成立的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成員,並於1999年獲選為該學院院士;自1993年起就以諮商精神科醫生的身分在修道院醫院集團(Priory Group of Hospitals)服務,直到2015年從臨床診療領域退休。他也發表過一些研究計畫的相關文獻,內容遍及精神病學各領域。

其他作品包括《焦慮使用說明書》(Overcoming Anxiety Without Fighting It)、《壓力相關疾病:給那些總是付出太多之人的建議》(Stress-related Illness: Advice for People who Give Too Much)、《酗酒問題:重新思考你與酒精之間的關係》、(Problem Drinking: Rethink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Alcohol)、《擊敗失眠只是舉手之勞》(Beating Insomnia: Without Really Trying)、《非良人:如何處理不健全的關係(Toxic People: Dealing with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

上一篇
百貨公司化身派對 夜間限定藝術博覽會9日登場
下一篇
星座理財/水瓶座 小錢湧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