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新冠疫情期間器捐人數降低 多重因素就屬「這」最關鍵

本文共1052字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疫情期間,民眾醫療、生活受到衝擊,使器捐人數大幅降低。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疫情期間2021、2022年,器官捐贈人數分別為290人、305人,相較疫情第一年、2020年396人減少許多。醫師表示,疫情期間器捐人數下降原因,包括醫院感染管制嚴格,對器捐手術十分謹慎,以及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外出減少,連帶嚴重外傷患者也少,器捐來源降低,且患者不願到院進行移植有關。

「大愛器捐來源多為嚴重外傷患者,疫情期間,外傷病人減少,影響器官捐贈來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移植中心執行長陳堯俐說,新冠疫情民眾減少外出,意外事件少,此為器捐人數下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另重病民眾不敢到醫院就醫接受移植,也讓器官移植件數減少。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陳益祥表示,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捐贈者須再三確認有無染疫,避免醫護人員在手術中遭到感染,並規定確診者不得捐贈肺臟;同時許多病人或許可以捐贈或移植器官,卻擔心染疫而不願意到醫院,影響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即時性,且醫護人員全力防疫下,也沒有餘力進行器官勸募,器捐人數確有下降,目前疫情趨緩後,器捐人數已漸漸回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說,疫情期間不僅是台灣,全球器捐人數均減少,因當時對確診者要如何器捐沒有一致標準,因此確診者或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者等都不建議捐贈,但後續醫學研究發現,確診者器官經適當防護,即便移植到受贈者也不會造成感染,目前醫護人員施打多劑疫苗,確診者也有藥物控制病情,對器捐手術就不會過度擔心。

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劉雅芬說,該病房多收治腦損傷患者,當腦幹功能受損逾72小時,往後再復元的機會很低,此時,醫師會與病人家屬會談病情,同時勸募器捐,疫情當下,常透過視訊方式,讓無法到場的家屬了解患者病情,隨著民眾對器捐多有認識,疫情期間願意捐出器官的病人並未減少。不過,最後家屬要簽署同意書時,還是須要醫院簽署,完成最後程序。

劉雅芬說,去年疫情期間,遇到最感人的是,一名39歲爸爸在手術過程中發生意外,無法挽回生命,而在面臨器官捐贈時,因男子生前未提到器捐,太太一度猶豫,但爸爸在家中兩名就讀幼稚園及小學的孩子心中是個英雄,經過兩周面對面協談,太太終於願意捐出先生的器官,包括心、肝、肺、腎,讓先生英雄的形象深植孩子心中,也讓受贈者重獲新生。

劉雅芬說,疫情期間,器官捐贈的過程雖然變得繁瑣,並增加許多困難度及工作負擔,但不會影響病人或病人家屬捐贈的意願,呼籲器捐中心應持續宣導器捐,增加民眾器捐意願。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並對器捐手術十分謹慎,以及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外...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並對器捐手術十分謹慎,以及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外出減少,連帶嚴重外傷患者也少,器捐來源降低,均使器捐人數下降。 圖/報系資料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雪霸大鹿林道東線因大雨又坍方 持續禁止車進入
下一篇
台鐵票價連29年凍漲告終?新提案北高恐漲逾300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