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過度補貼傾銷 我談判官員直指:WTO也無法解決的問題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觀察,最近大陸與歐洲開啟補貼調查大戰,這就會影響世界貿易秩序,當各國各自找各自的方法反制,對民間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記者潘俊宏/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觀察,最近大陸與歐洲開啟補貼調查大戰,這就會影響世界貿易秩序,當各國各自找各自的方法反制,對民間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記者潘俊宏/攝影

本文共242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過去數年,我們注意到許多政府,尤其是非市場經濟,有濫用補貼導致產能過剩的趨勢,包括鋼鐵、太陽能板、石化等產業,我們認為未來在產業補貼議題的討論應該要處理這些不公平貿易作為。」這是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上月底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3屆部長會議(MC13)發表的聲明,然而,四天會議下來,這些議題仍然沒有解決共識。

事實上,鄧振中在近期在阿布達比舉行的WTO部長會議上,也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會面。從公開的新聞訊息看來,這是鄧振中和戴琪在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議後,四個月內第二度會面,但鄧振中接受《經濟日報》專訪透露,兩人過去曾「若干次」會面,不僅只兩次,顯示台美經貿往來密切。

各國濫用產業補貼  WTO也管不了

提到這次和戴琪會面,鄧振中表示,雙方深入討論非市場經濟國家透過不公平政府補貼,造成若干產業生產過剩,嚴重妨害世界貿易體系及各國產業發展空間等問題,「美方這次開會就提出生產過剩的問題,表明沒有辦法允許。」

鄧振中說,台灣更早就感受到這個問題,「我們參與這次會議就覺得WTO至少要注意」,現在整個國際貿易的秩序相當紊亂,有些產業因為政府的過度補貼,導致生產過剩,鋼鐵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過去幾年,中國大陸政府補貼鋼鐵產業,生產過剩就大量外銷,結果歐盟就提出很多反傾銷案(調查),美國則以大陸妨害其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的鋼多課25%關稅,「這一課稅,把全世界都課進去了。」

於是,美國再一個一個解決,和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就可豁免25%關稅,沒有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就要加25%關稅,包括澳洲、歐盟、台灣等國家都受到影響。

鄧振中質疑:「國家安全的理由,它的界限到底哪裡?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認為大陸鋼鐵太多了,美國鋼廠受到嚴重威脅,其他國家也紛紛採取防衛措施,台灣的鋼鐵產業因此受到波及,小一點的廠甚至關門了。」

鄧振中又舉例太陽能板產業為例,也是因為大陸生產過剩,衝擊台灣原本發展蓬勃的太陽能板產業,「許多太陽能板工廠大部分都消失了,有些廠關閉,很多廠是搬去大陸」,所以前幾年許多國家要發展再生能源時,發現要買太陽能板只有大陸有,買不到其他的來源了,大家一直在搶貨。「本來很多國家都生產太陽能板,最就集中到一個國家(大陸),把本來很有秩序的生產銷售市場搞亂。」

鄧振中觀察,最近大陸電動車繼續同樣生產過剩問題,低價外銷,競爭力強,歐洲第一個就感受到威脅,開始採取防衛手段,要調查大陸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大陸也不滿,就以調查法國的白蘭地傾銷,作為反制。「這就造成世界上貿易秩序變得非常混亂,各自找各自的方法反制,對民間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WTO無力 美國也不滿

歸根究底,問題出在WTO規範,現在已無法保護企業依據自由市場機制,訂定自己的投資計劃,對強行介入、干預市場的政府,也無計可施。

鄧振中直言:「原來WTO訂定的反傾銷、反補貼規則,就是限制政府不能對特定產業保護、補貼,維持公平競爭,現在卻根本不夠用。」

例如,WTO會員國若認為別國政府有補貼特定產業,違反WTO規範,覺得受到傷害,可以採取反傾銷、平衡措施等貿易救濟,或啟動爭端解決機制,但至少要花一年、兩年時間,就算有了調查結果,受到傷害的產業早就沒有辦法支撐了。

根據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程序,第一步是爭端當事會員間的諮商請求(request for consultation),而且即使在案件進入進一步爭端解決機制的階段,當事會員雙方仍可隨時以諮商和調解等方式解決爭端,當爭端當事會員無法達成協議。

第二步由原告會員向WTO秘書處要求成立爭端解決小組(panel),而由爭端解決小組作成裁決;

第三步再提交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予以採認後執行或否決。最後爭端當事會員仍有機會對於爭端解決小組的裁決提起上訴,由上訴機構(The Appellate Body)以法律觀點再審查。

這樣冗長的程序也引起美國不滿,強烈質疑爭端解決的審判時間過長,無法有效率解決貿易爭端,延誤裁決,而且透明度不足、上訴機構的裁決也有越權的疑慮,難以確保公正和可靠的裁決。美國因而採取杯葛手段,從2019年起拒絕派任上訴機構法官,以致上訴機構法官至今沒有補實,也無法審理爭端案件。

再者,WTO的決策過程很慢,修改貿易規則必須採取共識決,又牽涉到164個國家各自不同的利益在角逐,過去討論WTO貿易規則應強化補貼規範時,另一些國家為了發展自己的產業不願被限制,就反對修改規則,難以達成共識。

WTO提改革方案 前途未卜

儘管美國、歐盟去年各自提出WTO爭端解決機制改革方案,並預訂在這次部長會議達成共識。不過,相關經貿官員表示,去年一整年,WTO由美國主導的非正式會議曾密集討論各項改革方案,但卡在各會員思考的利益不同,沒有結果,還要繼續討論,「這次決議就希望今年底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發展,WTO就是很慢。」

另一方面,一位參與談判的官員也坦言,WTO其實就是一個外交場域,大家講話就是拐彎抹角,開會時,講政府過度補貼的國家就是大陸,卻不會直接指明,還要稱「非市場經濟國家」。

「WTO設定的目標,是以競爭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各國根據比較利益法則競爭各自的優勢,全體才會獲益,現在卻做不到。」鄧振中強調:「我們認為至少要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否則每個國家各自去想自己的辦法,連印度、印尼也想用提高關稅的辦法,每個國家為了防衛自己,各種用得到的手段都拿出來,有些已經非常明顯違反WTO,有些是在WTO邊緣遊走。」

鄧振中感嘆,台灣本來就有一些發展很好的產業,但是我們規模小,也難以對抗大陸政府用過度補貼支持產業的作法。「我們的產業就是禁得起公平競爭,禁不起不公平的競爭。只要公平競爭,我們的產業都不怕,而且都有本事成為『隱形冠軍』,台灣才會有這麼多『隱形冠軍』,但若不公平競爭,它(產業)就沒轍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